蓴菜自古被視為珍貴蔬菜, 主要產于黃河以南的沼澤、池塘、湖泊中, 人工栽培始於明末清初。 蓴菜富含各類礦物質, 特別是銅、鋅等, 另含較多的天冬氨酸、亮氨酸和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 因而中醫認為它性寒味甘, 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能。 其黏液質有抗癌作用。 雖是江浙一帶常食的菜蔬, 而現在農業和交通運輸發達, 在南方的超市亦有售。 江浙民間將蓴菜未露出水面的嫩葉做成湯、羹, 特別滑嫩鮮美, 以蓴菜與鯽魚制出鯽魚蓴菜湯是江浙一帶的一道名菜。

材料:蓴菜500克、鯽魚500克、生薑3片。
烹製:蓴菜洗淨;鯽魚宰洗淨, 置油鑊中慢火煎至微黃, 濺入少許清水, 鏟起備用。 于鑊中加入清水1250毫升(約5碗量)和姜, 武火滾沸後, 下蓴菜和鯽魚, 滾至熟, 調入少許麻油或生油和適量食鹽便可。 此量可供3~4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