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調理脾胃的效果和方法

艾灸治療胃病這種方法是我們使用最多的, 因為這種方法比較簡單, 而且治療效果也比較好。 其實, 艾灸治療胃病的時候, 患者應該要保持樂觀的心態, 而且你們要忍受的了疼痛, 因為艾灸主要是通過將針頭插入到我們穴位中進行治療, 所以患者要對於艾灸的紮法有一定的認識才可以嘗試。

西醫學認為其發病多與化學、物理性刺激及細菌、病毒等因素引起胃壁的炎性反應有關。 中醫學認為胃之胃脘痛多由過食生冷, 寒邪犯胃, 寒積于中, 陽氣被遏;或飲食不節, 中焦失運, 內蘊濕熱, 氣機阻滯;或憂思惱怒, 肝氣鬱結, 橫逆犯胃, 氣滯日久, 血行瘀阻, 瘀血內結, 不通則痛, 久痛傷胃絡等因致氣機不暢從而胃脘疼痛。 氣機運化失常, “不通則痛”是發病的核心。

編輯推薦:

艾灸治腰疼效果如何

艾灸理療注意事項

頸椎腰痛艾灸好嗎 引起頸椎腰疼的原因有哪些呢

灸中脘

取中脘穴、內關、足三裡穴。 令患者取舒適體位選准穴位後, 術者一手拇食中如持筆寫字狀, 將艾條點燃端對準穴位處(點燃端的艾頭與穴位處皮膚的距離約一寸左右), 艾條與穴位局部皮膚成45度角, 以患者自覺穴位局部溫熱、視之泛紅但不致燙傷皮膚為度。 溫和灸15~20分鐘。 按先左後右, 左內關→左足三裡→中脘→右內關→右足三裡→左內關的順序, 每日一次, 15次一療程。

方中內關穴歸手厥陰心包經, 為本經絡穴, 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 通于陰維脈, 有和胃降逆、寬胸理氣之功, 為治療情志失和、氣機阻滯所致胸、胃、腸疾病的主要穴位之一, 對胃痛、噁心、嘔吐等胃腸症狀有確切的療效。 足三裡是胃經要穴, 具有補脾健胃、增強免疫功能、消除疲勞等保健作用, 刺激該穴後對因受寒或飲食所傷引起的胃痛可起到緩解或止痛的效果。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中指出“足三裡能通心腹脹, 善治胃中寒, 腸鳴並腹瀉, 腿脛膝腫脹酸, 傷寒瘦損, 氣蠱諸股。 ”中脘別名上紀、太倉、胃脘, 屬任脈,

為任脈、手太陽與少陽、足陽明之會;胃之募穴, 八會穴之腑會。 穴位下正好是胃體中部, 功能調理脾胃, 化濕降逆。 艾條溫和灸三穴協同起到疏肝理氣、溫胃散寒、調中降逆、調補脾氣、健中和腸之效。 方法簡單、安全, 易學易用, 當有胃脘痛疼發作時身邊無藥或服用一般藥物無效的情況下不妨一試。

對於文章介紹的艾灸治療胃病的效果, 相信你們看完之後都會感覺到十分的神奇, 對於艾灸這種古老的方法竟然是我們治療胃病最有效的方法。 面對於胃病這種疾病, 主要是我們在生活中沒有注意自己的飲食問題造成的, 希望患者可以改正。

脾胃濕熱是一種非常麻煩的疾病, 需要長時間的去服用藥物來治療的, 但是如果這樣下去的話就會直接損害到自己的器官, 產生不可估量的後遺症, 可不去治療的話就會讓患者出現滿臉青春痘的, 所以可以採取中醫的治療方法, 比如說艾灸的, 這就是一種非常有療效去治療脾胃濕熱的方法。

1、足三裡穴艾灸祛濕

足三裡穴是位於外膝的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左右的位置, 艾灸10-15分鐘即可,需堅持一段時間,很快可以看到祛濕的效果。

2、豐隆穴艾灸祛濕

豐隆穴位於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為鼓起的位置,針對這個穴位祛濕,效果較佳。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濕。

3、解溪穴艾灸祛濕

解溪穴位於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對於解除下肢的水腫有較好的效果。每日對解溪穴艾灸15分鐘,堅持一段時間,能夠很好祛濕。

4、三元穴艾灸祛濕

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的位置,屬於養生保健的穴位。長期對關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於調理氣血、補腎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鐘,能夠幫助祛濕。

5、中脘穴艾灸祛濕

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不適的症狀,同時有助於祛濕。

6、谷穴艾灸祛濕

合穀穴是大腸經的總開關,有“顏面合穀收”的說法,當面部皮膚有紅血絲時,可艾灸合穀穴,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合穀穴具有升清降濁、宣通氣血的功能,但體質較差者不宜給予強刺激,孕婦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

手法:艾灸距離穴位3-5釐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發紅即可,10次為一療程。每次艾灸10-15分鐘,每天一次。

文章我們已經瞭解到艾灸治療脾胃濕熱的方法是什麼,任何的病症都是從內到外的進行調理,尤其是脾胃濕熱這種疾病,西藥雖說見效快但是沒有辦法根治的,只是在運用中醫療法的同時規律的進行生活來結合治療的。

編輯推薦:

艾灸治腰疼效果如何

艾灸理療注意事項

頸椎腰痛艾灸好嗎 引起頸椎腰疼的原因有哪些呢

艾灸10-15分鐘即可,需堅持一段時間,很快可以看到祛濕的效果。

2、豐隆穴艾灸祛濕

豐隆穴位於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為鼓起的位置,針對這個穴位祛濕,效果較佳。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濕。

3、解溪穴艾灸祛濕

解溪穴位於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對於解除下肢的水腫有較好的效果。每日對解溪穴艾灸15分鐘,堅持一段時間,能夠很好祛濕。

4、三元穴艾灸祛濕

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的位置,屬於養生保健的穴位。長期對關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於調理氣血、補腎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鐘,能夠幫助祛濕。

5、中脘穴艾灸祛濕

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不適的症狀,同時有助於祛濕。

6、谷穴艾灸祛濕

合穀穴是大腸經的總開關,有“顏面合穀收”的說法,當面部皮膚有紅血絲時,可艾灸合穀穴,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合穀穴具有升清降濁、宣通氣血的功能,但體質較差者不宜給予強刺激,孕婦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

手法:艾灸距離穴位3-5釐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發紅即可,10次為一療程。每次艾灸10-15分鐘,每天一次。

文章我們已經瞭解到艾灸治療脾胃濕熱的方法是什麼,任何的病症都是從內到外的進行調理,尤其是脾胃濕熱這種疾病,西藥雖說見效快但是沒有辦法根治的,只是在運用中醫療法的同時規律的進行生活來結合治療的。

編輯推薦:

艾灸治腰疼效果如何

艾灸理療注意事項

頸椎腰痛艾灸好嗎 引起頸椎腰疼的原因有哪些呢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