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的好處有很多, 不僅可以鍛煉身體, 而且可以修身養性。 以前只有中老年人喜歡打太極拳, 現在很多年輕人也加入到練習太極拳的行列。 楊式太極拳是眾多太極拳流派中的一種, 如何才能練好楊式太極拳呢, 就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吧!
楊式太極拳有五種勁, 簡明樸實, 可以速成
其實說到太極拳, 就是要把所有的武術動作, 都歸納到一起, 然後成為五種勁道。
從上向下的為“劈”, 從下向上或斜上 方的為“鑽”, 直向前去的為“崩”, 架開敵手再擊的為“炮”, 用橫力制敵的為“橫”。
楊式太極拳套路雖多, 但都沒有離開上述五種勁。
所以在練習楊式太極拳的套路的時候, 一定要注意勁道的練法。
練法不如練功, 從練功時間利用率上計算, 在單位時間內, 對數量少, 重復練;練的次數越多, 意識支配動作的訓練也越扎實。 俗語說:熟能生巧, 在搏擊時, 動作反應敏捷。
楊式太極拳的攻防轉換
楊式太極拳在攻防時, 是打顧兼備, 打法上左、右互換, 採取主動連貫接勁緊密的攻防技巧。
楊式太極拳與人交手時, 高不過眉, 低不過臍, 側不過肩, 身形看正似斜, 以45°角轉向, 邁出前腳, 重心長偏於後腿, 以三七或四六步形成單重樁法, 以銳角三角姿態,
這樣, 以後與人交手的時候, 一定要注意動作的銜接與轉換。
更以兩肘護肋, 拳從口出, 兩肩卷且壓, 垂肩附肘, 襠圓扣膝, 前膝頂, 後胯合以前手尖 、鼻尖、前腳尖相對。 豎項、收頷, 百會垂直會陰, 形成一個攻防皆適的樁法, 時刻保持著不敗之勢。
攻敵時出手剪、裹、鑽, 回手似鉤杆, 以起鑽落翻, 如銼前推, 以鑽頭破壞四周抗力, 及鋼銼壓磨般的作用, 破壞敵方的重心及支點, 腳踏中門奪敵位, 使我在任何著力點都可發揮威力。
特別是採取變點使敵人產生錯覺, 錯誤的產生抗力, 我則改變其無抵抗部著力攻擊, 必然取勝。
楊式太極拳的發力根源
楊式太極拳的勁是先蓄而後發, 發而不絕, 勁斷意不斷, 意斷勁相連, 軟著去,
楊式太極拳要求“行似槐蟲起似桃擔”。 是先收後放, 形似槐蟲, 如拉弓射箭, 先把弓拉開再鬆手用其反彈力, 產生發射力量。
以全身關節, 同時曲中求直, 以各個不同方向的反彈力, 通過矛盾統一, 把不同方向的由彎曲到伸直, 將力量集中到一點上去發揮作用。 人身可比作五張弓連接在一起而構成一具由五弓組成的整體。 從大椎到尾閭為一弓, 而且為主弓。
上肢兩臂從肩、肘、手各為一弓;下肢胯、膝、腳兩下肢各為一弓, 合為五弓。 主弓以腰為中心。
上肢以肘為中心, 下肢以膝為中心, 在發力時各弓以中心為杠杆(基礎點), 兩端卷起(曲)同時放開, 將各弓之彈力集中到一個共同著力點上去, 形成一個整體力量。
五弓之力是楊式太極拳發力的根源,
發揮弓射之力必須放鬆所有關節, 正如王鄉齋先生講的“弧角輪豪放, 周身無處不彈簧”。 楊式太極拳的特點是, 以心與意合, 意與氣合, 氣與力合為內三合;肩與胯合, 肘與膝合, 手與足合為外三合, 六合統一, 形神一致以意支配動作。
楊式太極拳練勁不練法, 勁熟自通, 生克制化, 妙在條件反射, 練起五種勁, 可望速成, 楊式太極拳重視精神訓練, 培養條件反射能力, 以達到無拳無意的境界。
楊式太極拳是打顧兼備, 是護自己的中線而破壞別人中線的“守中打中”的拳種,
楊式太極拳的發勁, 是先蓄而發, 其發力以軸心力為基礎, 發出力勁斷意不斷, 勁斷意相連, 勁力綿綿不斷, 新勁與舊勁接勁快, 對敵從專打時間差, 楊式太極拳的發力基礎是五弓之力, 形神一致, 威力無窮, 這些是楊式太極拳中的明顯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