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快樂不是那麼簡單

美國心理協會主席、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集合了一批同事加入他的積極心理學專案。 這項活動著重於研究人性的優點, 目的是説明人們尋求持久的快樂和成功。 研究人員發現, 快樂不僅僅是基因、運氣、妄想和無知的結果, 它是可以學習和培養的。

研究人員認為, 影響快樂的不是單個快樂基因, 而是一些有助於或是阻礙快樂的傾向, 如樂觀或害羞等。 人的個性一生中不會有太大變化。 人可能有一定的快樂定點——在經歷了好心情和壞心情之後情緒回到的基本位置。 但是, 在這個基本位置, 上下還有很大的波動餘地。

大多數積極心理學家同意一個固定的幅度。 密蘇裡大學心理學家肯·謝爾登說:如果你是一個容易憂鬱、悲觀的人, 那你可能永遠不會極度快樂, 但你可以做到並保持自己快樂的最大限度。 那麼, 怎樣可以獲得快樂呢?

一種方法是找到正確的目標並去不懈追求。 謝爾登的調查顯示, 能反映你興趣和價值的目標可以説明你不斷獲得並維持新層次的快樂, 而不是基本位置。 通過樹立並實現目標的過程, 你可以使自己的快樂不斷增加。 即使失敗了, 你在下次也仍能夠達到這個快樂層次, 而且還有可能達到快樂的極限。

另一種方法是培養積極的情緒。 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家巴巴拉·弗雷德里克森說,

好的情緒可以拓寬思路, 消除消極的想法;消極情緒則會使思維變得狹隘。 當研究人員引發積極的情緒後, 思維就變得靈活開闊。

大多數人不能隨心所欲地培養積極情緒。 但在遇到事情時, 應該以一種推動情勢發展的態度去面對, 讓解決問題的衝動占上風。 這樣積極的情緒就會佔優勢。 54歲的傑伊·霍滕在患了可能致命的腦瘤後, 決心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 手術後他的一隻耳朵失聰了, 但他從好的方面想, 認為以後不用再聽請把這些垃圾拿出去這些話了。

儘管自嘲只是偶爾的, 但弗雷德里克森相信這樣做可以有持久的效果。 積極的情緒和開闊的思路能夠相互作用, 使人漸漸成為積極的解決問題者, 情緒也因此慢慢好轉。

像霍滕那樣以幽默的態度解決一件事情之後, 下次再碰到問題時, 就會有更強的適應性。 要是你肯花時間的話, 有些情緒並不難培養。 以感激為例, 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羅伯特·埃蒙斯發現, 每天記下一件或每週記下5件值得感激的事, 能給人帶來的不僅僅是快樂;人們會更健康、放鬆、樂觀, 更樂於幫助別人。

研究人員還發現了許多本來就存在的積極情緒。 任何人看到一件感人的好事都會感到內心一陣溫暖。 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稱這是一種高尚的振奮情緒, 它能使人產生仁慈之心。 這種情感可以破除心理上的障礙, 幫助人們從全新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 更溫和的高尚情感可以改變思想。 海特發現, 學生們在看了有關特雷沙修女的記錄片後,

會變得更熱衷於義務志願活動。

第三種方法是培養樂觀精神。 塞利格曼和他的同事研究了一種教授樂觀的方法, 説明人們認識並擺脫不正確的情緒。 這種後天樂觀主義也可以預防抑鬱情緒。 教授中學生樂觀的思維方法大大降低了他們長大以後抑鬱症的發病率。 原本樂觀的孩子也變得更加樂觀。

後天樂觀主義技巧的依據是, 悲觀主義者常把問題的責任歸咎於自己, 認為事情會永遠持續, 讓他們的陰影佔據了自己生活的每個角落。 而樂觀主義者尋找壞事發生的外部原因, 認為他們不久就會過去, 同時認為好事會不斷出現。 通過學習從新的角度來解釋事物, 悲觀主義者會逐漸變得樂觀,

適應力更強, 更多地看到好的一面, 並較好地面對壞的一面。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