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國醫大師王綿之:湯藥煎服經驗談

王綿之教授精通湯藥煎服, 下面就是他關於湯藥煎服的一些建議, 服用湯藥的朋友們需要注意。

1.煎藥法

(1)煎湯藥的器具不能用鐵器, 也不能用鋼精(鋁)鍋, 最好是用沙鍋、搪瓷鍋。 另外, 藥鍋上還要有蓋子。

(2)煎藥最好用天落水、地面水, 也可用地下水、自來水, 用自來水需要注意多放一些時間, 可以消毒。

(3)在用火方面, 現在的煤爐、煤氣、電爐, 比過去的桑柴火、蘆葦火要好, 因為它可以控制溫度、控制時間。

(4)一般來說, 清熱藥、瀉下藥、解表藥煎的時間宜短, 其他藥煎的時間可以長點, 特別是滋補藥, 要更長些。

(5)煎藥前,

藥一定要多浸多泡, 一般先用水泡一個小時左右, 如茯苓、雞血藤時間要長一些, 泡透了以後再煎。

(6)煎煮時開始用大火, 煮開以後要用小火。 煎糊了必須倒掉, 不要再加水熬, 否則會腹部絞痛。

(7)一般情況藥煎兩次, 有的藥劑特別大, 藥含的汁特別多, 如補益劑中黨參、黃芪、當歸、熟地、枸杞子、天冬、麥冬等, 可以煎3次。

(8)有些藥需要先煎, 用機器粉碎的可以先煎10分鐘, 人工打碎的至少要煎1個小時。 先煎的藥應該等涼了再加其他藥進去, 等它泡透了再煎。

(9)還有一些藥需要後下, 如砂仁、蔻仁等藥煎好以後, 放進去, 用筷子一攪, 蓋好悶著就好了, 不用再煎, 否則就沒有香味了。

(10)有些藥需要包煎, 一是防止毛樣東西刺激咽喉, 如旋覆花;二是防止黏的東西容易糊鍋,

如菟絲子、車前子等。

(11)小兒吃藥比較困難, 可以減少藥量, 熬的時候先用開水泡, 但是要密封, 冷卻以後放在火上熬一次就可以了, 這樣煎一次作兩次服, 藥水的量減了一半。

2.服藥法

(1)中醫湯劑的習慣用量, 一般是一劑藥煎兩次, 為一天量。 有時病比較重, 可以適當加量。

(2)藥一般要溫服, 不要留在藥罐子裡熱, 煎好後應該倒出來, 服藥時隔水加溫就可以了, 這樣可以避免冷服對胃的刺激。

(3)服藥應注意與吃飯隔開, 即空腹服藥, 一般離吃飯1~2個小時就是空腹了, 不一定早晨吃才是空腹。

(4)有些藥要注意時效, 特別是打碎以後, 如杏仁、桃仁、牛蒡子, 凡加熱炒過或存放時間長了會走油, 吃了容易吐。

(5)在病人昏迷時, 或者高熱的病人,

可以用羊角, 把角尖鋸掉, 放在嘴裡慢慢灌。

(6)補養藥, 或治療內科雜病的一些湯藥, 不是由於外邪引起的, 服藥的時間可以不拘。

(7)祛邪的藥, 如發汗藥、清熱藥、瀉下藥, 煎的時間不宜過長, 服頭煎跟二煎通常間隔三四個小時。

(8)有外邪的病, 例如解表藥, 服藥的最好時間是在半夜。

(9)慢性病、內科雜病往往需要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用藥, 不影響工作, 可照常上班, 早上空腹服就行了。

(10)驅蟲類藥以臨服前為好。

(11)瀉下藥除了外感病、熱積, 以空腹服為好。

(12)瘧疾用中藥治療, 一定要在發病前1~2個小時服, 遲了, 吃藥反而會導致症狀加重。 另外, 瘧疾定時發作, 提前說明病容易好, 推後說明病加重了, 計算時間時必須把這個時間算在內。

(13)寒病用熱藥治,

可等藥汁涼一涼, 防止服用以後病氣太盛, 容易吐。 吐時可在舌頭上用鮮生薑稍微擦一擦, 嚴重的可以加生薑汁三五滴, 不能多。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