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深受大家的喜歡,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習練太極拳, 今天, 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簡單的學習下如何自學太極拳。 想要將太極拳學好, 我們需要瞭解的知識點有很多, 下面, 就請大家結合太極拳視頻教程來瞭解下如何自學太極拳。
關於自學太極
自學太極拳是一個需要自律的過程, 在我們學習太極拳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 需要大家不放棄, 不斷的探索, 這樣才能讓學好太極。
自學拳術是很有趣味的過程, 強身健體這不用說, 還可以探尋理趣, 何樂而不為呢?有的人學的快些, 有的人學的慢些,
就像是打一口水井, 有的人得天獨厚, 碰到的土質好(師友), 用的鑽頭利(自身), 一直打就出水了。 而更多的人, 會遇到岩層, 費十倍的功夫還是透不過, 或遇到沙層, 打下去就塌方了, 還得重新來過。
很多人一開始沒有認清自學太極拳的真相, 盲目的選擇了自學太極拳, 日後遇到些問題和苦難之後, 就選擇了放棄, 這在太極拳拳友眼中是很沒有骨氣的表現。
自學太極拳要注意這些問題
1.先從入門的太極拳學起
自學太極先從一些由太極專家在傳統太極的基礎上編創的簡化版的太極拳, 比如《簡化太極拳》和《原地十三式太極拳》, 這兩套太極拳的招式都很簡單, 動作內容精幹,
2.各動作的方位要搞清楚
教材中各圖像, 其正面是假設為南方, 據此, 其後就是北, 其左就是東, 其右就是西了。 定勢如果不是對正方向, 所偏向的角度, 平面圖上看不准, 應從其說明文字上搞清楚, 學者面向書本, 其方向與書上圖像的方向相反, 解決的辦法, 可以面向書本, 而動作則反其向而行。
或依照書上也假設自己正面為南方, 按照前南、後北、左東、右西的方位記在心上, 或標明在練習地點的四方, 使自己假設的方位和圖上假設的一致;也可對搞不准方向的某一動作。
做時背向書本轉過頭來查看對否。 動作中手臂常向內或向外旋轉, 手臂內旋是大姆指向手心方向旋轉。
應依照其進退。 套路的起勢和收勢, 都是在同一方位上, 每趟練完, 從這裡也可大致看得出練得怎樣, 毛病在那裡。
3.要重視其理論的學習和其內功的鍛煉
初學時, 為了減少入門的難度, 可以不顧內功, 按照動作說明文字與圖像, 依樣畫葫蘆地學, 只求形似, 不求神似, 等到外形動作大致像樣了, 就要逐漸領會和掌握其內功。
例如精神內斂, 心情寧靜專一的指揮動作、深長勻緩的腹式呼吸、全身肌筋骨節儘量放鬆以及意、氣、勁的調練等, 逐漸進入內外統一的練習。
太極拳的練習是一種身心的修行, 想要練好太極拳, 我們要從內在開始修煉, 只有這樣, 我們的太極拳才不會顯得非常鬆散。
太極拳是內功拳, 古典拳論中指出:“太極拳不在樣式而在氣勢, 不在外, 而在內”。 其內外關係是:“意氣君來骨肉臣”。 外之所形, 無非內之所發, 內功練好了, 外形動作就會隨之神似。
太極拳之能防治疾病和強身健腦, 起主要作用的也是來自其內功。 如果只模仿其外形動作, 不重視其內功調練, 甚至一面手腳畫弧, 一面相互談笑。
這樣, 不僅動作練不好, 更獲不到太極拳應有的多種效益, 只能起到太極式的徒手體操的作用。 有的人練了多年太極拳, 但收效平平, 可能就是這個原因。
書法水準高低不同的人, 寫同樣一個字, 雖然字的結構和筆劃一樣, 但看後有不同的感受:高者有神采, 有骨力, 使人獲得美的享受;低者無生氣,
太極的內功練習是它的一大特色, 也是比較難學的一項, 內功不像外部的一招一式正確或者錯誤都是能看見的, 但是內功是一種無形的東西, 只能靠自己的對於太極的把握和領悟去學習。
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覺得內功難, 而投機取巧, 只顧招式的學習, 這樣不但不能練好太極, 反而會因為學錯太極而傷身。
4.太極拳運動, 要求“全身一家”和“一動無有不動”
對此, 首先應瞭解腰部在太極拳動作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和重視腰部的活動。 各動作都是腰部向身肢運發幅射出來, 使各部相互協調統一的活動。
運動中, 腰對全身動作的變化和重心的調整與穩定, 以及勁力的運發, 都起著主宰和中軸的作用。 腰部要松、要沉、要直,保持這種狀態,就容易練到動作圓活沉穩和各部協調。
太極拳每勢動作,都是根據假設敵情和其獨特的技擊術,制定的最佳基本攻防招法,並經過實踐的嚴峻核對總和不斷改進才確定下來,不要認為太極拳的動作“不在外,而在內”。
練習時不嚴格按照教材上對各勢動作的規定,甚至隨意修改,這就會破壞其內外關係的統一性和降低其技擊與健身作用。推手或散手動作,當然不應機械地原封不動地搬用套路中動作,而應採用對付當面對手最相適用的基本拳勢的變著。
腰部要松、要沉、要直,保持這種狀態,就容易練到動作圓活沉穩和各部協調。太極拳每勢動作,都是根據假設敵情和其獨特的技擊術,制定的最佳基本攻防招法,並經過實踐的嚴峻核對總和不斷改進才確定下來,不要認為太極拳的動作“不在外,而在內”。
練習時不嚴格按照教材上對各勢動作的規定,甚至隨意修改,這就會破壞其內外關係的統一性和降低其技擊與健身作用。推手或散手動作,當然不應機械地原封不動地搬用套路中動作,而應採用對付當面對手最相適用的基本拳勢的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