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 身體抵抗力減弱, 各臟器的生理功能減退。 因此要合理地安排好老年人的生活起居。
老年人應生活在和睦的家庭中, 受到子女親屬的敬重才會精神愉快。 每天的生活要有一定的規律, 根據身體狀況安排豐富的室內外活動。
老年人的居室應儘量安排在向陽的房間, 室內傢俱要簡單, 方便行走。 早晚要開窗通風換氣,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使頭腦清醒, 身體舒適。 睡眠應早睡早起, 最好定時, 形成條件反射, 到時候就能入睡, 不致失眠。 晚餐後不要喝茶, 少喝水, 以免興奮或夜尿過多而干擾睡眠,
老年人隨年齡增長, 基礎代謝、消化功能逐漸降低, 所以膳食應是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 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和適量的無機鹽。 食品宜熟、軟、易於消化, 如發麵饅頭、花卷、牛奶、豆漿、豆製品等, 不宜吃生、冷、硬、辛辣和變質的食品。 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既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無機鹽, 又有纖維素和果膠, 後者可防治老年人習慣性便秘, 預防結腸癌。 進餐宜定時定量, 一日三餐, 不宜吃得過飽。 尤其是高齡老人可少吃多餐。
老年人禦寒力差, 應根據其季節和氣候的變化隨時加減衣服, 防止受涼感冒。 衣服宜寬大、輕軟, 穿起來感覺合體舒適,
老年人視覺、聽覺減退, 肌肉力弱, 關節活動欠靈活, 動作緩慢, 各種活動協調和平衡功能差, 腦血管調節功能也較差, 過猛地站立會因一時性腦貧血而頭昏, 站立不穩, 而發生碰傷、跌傷。 又因老年人骨質疏鬆、脫鈣, 跌倒後易發生骨折。 所以, 老年人行走、起坐等要慢, 尤其夜間起床要多加小心, 老年人跌倒常發生在這時候。 起床時宜先由臥而坐, 停一會兒再由坐而立, 站一會兒再行走, 高齡老人則宜備便壺在床旁坐著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