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何解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應用了古漢語當中互辭的修辭方法, 需“參互成文, 含而見文”, 即上下兩句, 看似各說兩件事, 互不相干, 實則前後呼應, 互相闡發, 互相補充。 理解時, 要綜合雙方, 不能偏執一句, 也不能把它割裂開來。 此句即言應當根據四時調理陰陽, 春養生, 夏養長, 秋養收, 冬養藏。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夫四時陰陽者, 萬物之根本也。 所以, 聖人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以從其根, 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對於文中“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一語, 大家可能不太好理解:春夏陽氣旺盛, 反倒要“養陽”;秋冬陰氣漸長, 反倒要“養陰”,

似乎有悖陰陽平衡的養生大道。

其實, “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是應用了古漢語當中互辭的修辭方法, 互辭需“參互成文, 含而見文”。 即上下兩句, 看似各說兩件事, 互不相干, 實則前後呼應, 互相闡發, 互相補充。 理解時, 要綜合雙方, 不能偏執一句, 也不能把它割裂開來。

“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上文言春夏, 下文說秋冬, 春夏秋冬皆備;上文言養陽, 下文說養陰, 養陽養陰皆備。 並非春夏只養陽不養陰, 秋冬只養陰不養陽。 單獨把春夏合併, 秋冬並列, 把春夏與秋冬割裂開來理解, 是錯誤的。 這句話實際是說, 應當根據四時調理陰陽, 春養生, 夏養長, 秋養收, 冬養藏。 正如《靈樞.本神論》所言:“故智者之養生也, 必順四時而適寒暑, 和喜怒而安居處,

節陰陽而調剛柔。 ”

春夏之季由寒轉暖, 由暖轉熱, 宇宙萬物充滿新生繁茂景象。 此時是人體陽氣生長之時, 一方面應該適當晚睡早起, 增加室外活動的時間, 進食大蔥、生薑、豆芽、秧苗尖等舒展陽氣的食品, 心態上宜開朗外向, 使陽氣順應季節、天氣變化以生髮調達。 夏季不恣意貪涼飲冷, 避免人體陽氣過分消耗。 另一方面, 陰陽互根, 陽氣生髮, 必須有陰液的補充才能夠使身體的陽氣、陰津在較高水準上維持平衡。 在酷暑炎熱之時, 也應陰居避暑熱, 保護陰津, 防過汗傷液。 增加飲水, 多吃些滋陰生津的蔬菜瓜果, 來適應陽氣的生髮, 為陽氣的生長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質基礎。

秋冬之季氣候由熱轉涼, 由涼轉寒, 萬物都趨於收藏狀態。

一方面, 此季節應以食物來填補陰精, 使陰精積蓄, 培補腎元, 骨健髓充, 元神得養, 也是對夏季損傷陰精的補充。 另一方面, 更應固護陽氣。 起居上應早睡, 與日出同起, 防寒保暖, 減少戶外活動, 保護消減的陽氣, 使陽氣不至外泄。 同時適應陰氣漸長的特點, 增加羊肉、韭菜、乾薑、肉桂等溫陽食品。 心態上應恬淡虛無, 精神內守, 以求陽與陰配, 使得陽氣在較低水準上與陰液相平衡。

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也是中醫順應四時陰陽的變化, 調節陰陽, 追求生命平衡之真的完美概括。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