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極拳教程 太極拳的養生作用有哪些

隨著太極拳強身健體的作用逐漸得到認可, 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練習太極拳, 那麼你知道太極拳有哪些養生作用麼?不清楚的話就趕緊來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太極拳, 是綜合了歷代各家拳法, 結合了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 吸取了古典哲學和傳統的中醫理論而形成的一種內外兼練、柔和、緩慢、輕靈的拳術。 健康不僅要有健壯的體魄, 而且要有良好的適應性及完善的心理狀態。 太極拳可以修身養性, 改變人的消極個性。 練習太極拳要求立身中正, 形神一致, 動作均勻緩慢, 似行雲流水, 連綿不斷,

動中求靜, 靜中有動, 虛實結合, 剛柔相濟, 處處充滿哲理。

太極拳的健身功效

1、調節運動系統的功能

練習太極拳對骨骼肌肉的作用, 就在於太極拳是一種內外結合, 一動無不動的運動, 要求動作連貫、圓滑協調。 因此, 對全身各部分肌肉、關節都能得到鍛煉。 打太極拳要求身法中正, 從百會穴到會陰穴, 整個脊柱要儘量正直, 並強調用意, 使它對拉拔長。 氣沉丹田, 會陰穴到百會穴, 整個脊柱對拉拔長, 對整個運動系統就會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2、調節消化系統的功能

太極拳對消化系統疾病的防治作用就在於人們在習拳中, 人的精神、情感、五官、手、足、身及全部都參與運動並與大自然和諧一致, 故能有效提高中樞神經的興奮與抑制的調節作用。

使大腦各部分功能協調, 各種內分泌適當, 不良的病灶自然受到抑制。

3、調節呼吸系統的功能

經常進行太極拳的練習, 可以增強體質, 防止感冒、氣管炎、肺結核及肺氣腫等呼吸道疾病。 練太極拳可以增強新陳代謝的能力, 體溫調節的功能隨之增強, 因此感冒的發病率明顯降低。 常練太極拳可以改善肺呼吸機能, 使肋間肌等呼吸肌纖維變粗, 肌肉強壯有力, 肺活量變大, 從而使肺更好地進行氣體交換。

4、調節循環系統的功能

太極拳可以鬆弛緊張的神經, 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 使內分泌失調與植物神經功能的失衡得到調整, 降低交感神經張力。 太極拳的運動量不大, 肌肉進行有氧代謝, 也就不會加重心肌缺氧。

久練太極拳, 可以使心肌纖維強壯、有力, 心跳次數減少, 增大了心臟每博輸出量, 增加了心肌儲備力。

5、調節內分泌、生殖、泌尿系統的功能

太極拳特別強調這一部分的運動, 特別是對恥骨尾肌的鍛煉, 該肌可以支撐骨盆內的全部器官, 是一條比較寬的韌帶。 這部分的鍛煉, 對人的內分泌, 特別是對性腺的內分泌大有好處。 當遇到一些外環境影響, 自身調節不了, 人們就選擇一些外部調節方法, 太極拳運動則是人們用來增強自身調節功能的最佳方法。

總的來說, 太極拳對人體的作用很大。 練拳時, 以腰為軸, 全身上下、肌肉關節、四肢百骸, 都可得到活動, 這促進了肌肉緊實, 關節靈活, 防止骨質疏鬆及變形。

練拳時要求精神集中, 意念專一, 因而加強了對神經系統的訓練, 可以提高它的主導作用和調節功能。 又由於它動作輕捷圓活, 剛柔相濟, 練後輕鬆愉快, 消除焦慮, 可以促進對事物的興趣, 提高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情緒。

太極拳的門戶雖多, 內容卻都是在講究陰陽相濟之理, 各派拳架姿勢雖繁, 歸納起來, 不外乎養生, 技擊兩種。 養生拳架求得是知己之功, 技擊拳架求得是知彼之功。

現在流傳下來的太極拳 , 是一種混合的拳架, 在練習時必須把這兩種練法分清, 否則就會在養生練法中求技擊, 或在技擊練法中求養生, 這樣練下去不但達不到要求, 還會起到副作用, 走向歧途。

在練習養生拳架當中如果還有技擊的身形、手勢,

本身的內勁即神、意、氣就得不到舒適通暢, 內氣就得不到增長, 達不到養生的目的。 技擊的拳架如果沒有充實盈滿的內勁配合, 技擊的手勢就得不到輕靈變化、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這就說明技擊與養生是分不開的。 但是在鍛煉時, 要分清練習方法, 然後再混合到一起, 才不致有傷。

為什麼拳架套路中沒有把養生與技擊分開來學, 要知道在練習時, 一動之中就有與技擊與養生的練法, 所以必須先懂了理論, 自己在練習中去分析, 只有在練習中去摸索, 才能得到。

技擊拳架要求螺旋, 側面向外開手, 練的是球心, 求得是鑽翻勁。 養生拳架要求圓活, 平面向外開手, 練的是球皮, 求的是松沉勁。

技擊拳架是小換腰, 要求實腿能抬, 走架時如腳踩荷葉。 養生拳架是大換腰,移動重心時,要虛實分清。

養生的練法要注意兩點

第一、在思想上必須明確自己是養生的拳架,因此不准帶有絲毫應敵的思想,否則就不可避免在不知不覺中走向技擊的練法。

第二、在練習套路時,在外形上要注意每個姿勢都要不追、不貪、不過、不散。如果違背了這四種要求,就會使姿勢走向極點或失中,使肢體停滯不通。拳譜講:“每個動要不即不離”。就是說每個姿勢不要做不到,也不要過,運行時就能防止停滯。培養內功必須使神、意、氣內含、不外散,在內氣配合姿勢的開合時,注意不要因姿勢的開合使內氣波動太大,在任何姿勢下,要始終保證內氣的舒適自然和動靜自如。拳經講:“靜中觸動動尤靜”就是這個意思。還要注意久動生陽,陽盡必傷;久靜生陰,陰盡必虛。所以一定要動靜皆宜,陰陽相濟,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在運動中要雖動尤靜,舒適自然,嚴格按照養生拳架的練法。才能有益無損。

養生拳架是為了健身,所以,練拳時一動一靜都比必須合乎養生的要求,決不允許把技擊的身形手式摻雜其中,養生拳架對身形手式的要求是全身上下、左右、前後都要松沉圓活,也就是全身要有球形的感覺。練拳時凡是開手,都必須以平面向前,神、意、氣向四周膨脹,但不能許超過球皮以防外散,要保持開中寓合之意。凡是合手,球形要縮小,神、意、氣要收斂,但不得萎靡不振,要保持合中寓開之意。總之,每一姿勢在運行中都不要離開圓形,要求做到前進、後退皆能旋轉自如。在姿勢變換時,球的大小可漲可縮,但不可失去圓形產生棱角。這樣練習,內氣自能舒適自然,不受姿勢變化影響,不會憋氣,就可達到健身目的。

技擊拳架對身形的要求

練習技擊拳架,要做到沉肩墜肘,氣沉丹田;兩膝微曲,松腰松胯,全身肌肉放鬆,兩足平踏實地,下盤要穩固,但不許蹲樁,便於腳步移動的輕靈,還要含胸拔背,胸口對著膝蓋,在移動重心時,胸口也要找准膝蓋,立三關,順項貫頂,開檔,垂尾閭。移動重心時,襠勁要隨時調整。在發勁時,襠要往上吊,要手足相合,肘膝相合,肩胯相合,變換姿勢要小換腰,平送腰胯,實腿能抬。走架時如腳踩荷葉。

技擊拳架對手式的要求

雙手在前,形如螳螂,以保護自己中心,手指尖與頭頂相平,肘與肋平。要求手能護頭,肘能護助,肋能護腰。這就必須開肩窩,松膀根。練拳時,兩手不得用力,否則就達不到輕靈。

要明確手是手,腰是腰,要截然分開,不能合在一起,每一個姿式的開手雖然小,但意要大,出手的方向要開展,開始時,距離身體要近,但不能貼在身上,要從中心出手。然後以肘送手向前開手,眼神隨手走,出肘要與肋平,以使腰勁蓄足。

開手的身形手勢

開手時要有開手的身形,除符合上述對身形的要求外,還要節節貫串。發勁時,全身手、足、肩、肘、胯、膝、腰、神、意、氣,全部集中在一個點上,全力向外發勁。同樣,開手時要有開手的手式,除符合上述對手式的要求外,並要從側面向外開展。

合手的身形手勢

合手要有合手的身形,除符合上述對身形的要求外,還要全身放鬆,向四周轉圈。合手要有合手的手式,除符合上述對手式的要求外,還要先錯手再合手,以防把對手的勁引到自己身上。

結語:看了上面的文章你是不是對太極拳的養生作用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了呢?太極拳修習重在堅持和正確的方法,如果不能持之以恆是很難見到效果的!

養生拳架是大換腰,移動重心時,要虛實分清。

養生的練法要注意兩點

第一、在思想上必須明確自己是養生的拳架,因此不准帶有絲毫應敵的思想,否則就不可避免在不知不覺中走向技擊的練法。

第二、在練習套路時,在外形上要注意每個姿勢都要不追、不貪、不過、不散。如果違背了這四種要求,就會使姿勢走向極點或失中,使肢體停滯不通。拳譜講:“每個動要不即不離”。就是說每個姿勢不要做不到,也不要過,運行時就能防止停滯。培養內功必須使神、意、氣內含、不外散,在內氣配合姿勢的開合時,注意不要因姿勢的開合使內氣波動太大,在任何姿勢下,要始終保證內氣的舒適自然和動靜自如。拳經講:“靜中觸動動尤靜”就是這個意思。還要注意久動生陽,陽盡必傷;久靜生陰,陰盡必虛。所以一定要動靜皆宜,陰陽相濟,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在運動中要雖動尤靜,舒適自然,嚴格按照養生拳架的練法。才能有益無損。

養生拳架是為了健身,所以,練拳時一動一靜都比必須合乎養生的要求,決不允許把技擊的身形手式摻雜其中,養生拳架對身形手式的要求是全身上下、左右、前後都要松沉圓活,也就是全身要有球形的感覺。練拳時凡是開手,都必須以平面向前,神、意、氣向四周膨脹,但不能許超過球皮以防外散,要保持開中寓合之意。凡是合手,球形要縮小,神、意、氣要收斂,但不得萎靡不振,要保持合中寓開之意。總之,每一姿勢在運行中都不要離開圓形,要求做到前進、後退皆能旋轉自如。在姿勢變換時,球的大小可漲可縮,但不可失去圓形產生棱角。這樣練習,內氣自能舒適自然,不受姿勢變化影響,不會憋氣,就可達到健身目的。

技擊拳架對身形的要求

練習技擊拳架,要做到沉肩墜肘,氣沉丹田;兩膝微曲,松腰松胯,全身肌肉放鬆,兩足平踏實地,下盤要穩固,但不許蹲樁,便於腳步移動的輕靈,還要含胸拔背,胸口對著膝蓋,在移動重心時,胸口也要找准膝蓋,立三關,順項貫頂,開檔,垂尾閭。移動重心時,襠勁要隨時調整。在發勁時,襠要往上吊,要手足相合,肘膝相合,肩胯相合,變換姿勢要小換腰,平送腰胯,實腿能抬。走架時如腳踩荷葉。

技擊拳架對手式的要求

雙手在前,形如螳螂,以保護自己中心,手指尖與頭頂相平,肘與肋平。要求手能護頭,肘能護助,肋能護腰。這就必須開肩窩,松膀根。練拳時,兩手不得用力,否則就達不到輕靈。

要明確手是手,腰是腰,要截然分開,不能合在一起,每一個姿式的開手雖然小,但意要大,出手的方向要開展,開始時,距離身體要近,但不能貼在身上,要從中心出手。然後以肘送手向前開手,眼神隨手走,出肘要與肋平,以使腰勁蓄足。

開手的身形手勢

開手時要有開手的身形,除符合上述對身形的要求外,還要節節貫串。發勁時,全身手、足、肩、肘、胯、膝、腰、神、意、氣,全部集中在一個點上,全力向外發勁。同樣,開手時要有開手的手式,除符合上述對手式的要求外,並要從側面向外開展。

合手的身形手勢

合手要有合手的身形,除符合上述對身形的要求外,還要全身放鬆,向四周轉圈。合手要有合手的手式,除符合上述對手式的要求外,還要先錯手再合手,以防把對手的勁引到自己身上。

結語:看了上面的文章你是不是對太極拳的養生作用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了呢?太極拳修習重在堅持和正確的方法,如果不能持之以恆是很難見到效果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