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膳食>營養飲食>正文

素多葷少的午餐

陽春三月的一個星期天, 醫科大學營養系李教授邀請我到他家去做客。 談興正濃之時已到中午, 李教授從沙發上站起身對正在廚房忙乎的師母說: “燒幾個你拿手的菜招待客人。 ”不一會兒, 七八道菜陸續端上桌, 我一瞧, 躍入眼簾的是一片以青蔥色為主色調的菜肴, 有芹菜炒香乾、包菜絲青椒炒蠶豆瓣, 有橄欖油涼拌生菜、蒜瓣蝦仁燒紫茄, 有枸杞頭鴨蛋湯、香菇木耳燉豆腐, 還有一碟五香鹽水花生、一碟白斬雞, 一盤剛從蒸鍋裡端上來的清蒸鱖魚。 我不禁揶揄道:“喲, 素多葷少麼。 ”李教授笑著說:“你說對了,

餐桌上素多葷少對人可是益處多多呀!”李師母莞爾一笑:“這菜譜可是李教授親自點的噢!招待不周, 見諒了。 ”說著李師母在進餐前給每人遞上一碟水果拼盤, 有柳丁、鳳梨、草莓。 李教授幽默地說:“餐前吃點水果, 能刺激食欲, 還能啟動白細胞的吞噬功能哩!”

一頓豐盛的素多葷少的午餐過後, 李教授跟我侃起飲食宜素多葷少的道理來: “從解剖學上看, 人的腸道比肉食動物長出幾倍, 胃酸比肉食動物少20倍, 人的牙齒與下巴結構適合於素食, 人的唾液為鹼性且含有澱粉酶, 可初步消化穀類食物。 人類祖先一直是以水果、堅果、穀類與蔬菜為食的。 從生理學、遺傳學及動物比較學上分析, 人是應該以素食為主的, 當然並不排斥攝取少量富含蛋白質、脂肪等的葷食。

人類在生物進化中形成的32顆(部分人只有28顆)牙齒中, 用於研磨穀物類食物的臼齒有20顆(16顆), 切割蔬菜水果的切齒有8顆, 而用於撕咬肉食的犬齒僅有4顆。 可以看出植物性素食與動物性葷食最佳的比例是7∶1。 ”

我插話道: “至於動物性葷食, 曾有營養學家風趣地說過, 食用兩條腿的禽肉要比四條腿的豬、牛、羊肉要好;而食用無腿的魚和其他海生動物又較兩條腿的禽肉要好。 所以今天你就請我吃魚了。 ”李教授笑著說:“不錯, 魚堪稱葷食中的佼佼者, 魚肉蛋白質含量約為15%~20%, 氨基酸組成與畜肉相似, 但脂肪含量較低, 約5%, 且大部分為長鏈、多價不飽和脂肪酸, 有預防動脈硬化與冠心病的作用。 而豬肉蛋白質含量與魚接近,

但脂肪含量較高, 約15%, 且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含量都很高。 所以減少豬肉的攝食量, 適當增加禽肉和魚的攝食量, 對預防文明病的發生是頗有益處的。 ”

李教授呷了一口茶接著說: “產生於大氣污染、紫外線輻射、殺蟲劑及人體新陳代謝的大量氧自由基, 因失去一個核外電子而異常活躍, 這些‘壞分子'喜歡聚集在一塊‘尋釁滋事', 使細胞膜氧化‘銹蝕', 並破壞細胞中的遺傳物質DNA, 使其發生突變, 誘發癌症。 人體依賴抗氧化劑以清除進入體內的‘搗亂分子'氧自由基。 如若外界入侵的氧自由基增多, 而人體抗氧化大軍力量削弱, 一旦敗下陣來, 心血管疾病、腫瘤、老年性癡呆等毛病便會接踵而至。 而以蔬菜、水果為主的素食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

如維生素C和E、胡蘿蔔素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類黃酮、番茄紅素等, 可源源不斷補充體內抗氧化的生力軍哩!”

我突然想起前不久看過的一篇文章, 接過話茬說: “最近《自然》雜誌上發表了英國劍橋大學某營養學家的文章, 他認為如今人們餐桌上葷多素少, 屬性上則為酸多堿少, 長期下去會導致人體血液偏酸性, 使鈣鹽缺乏, 血壓高, 酸中毒。 兒童往往會引起食欲不振、佝僂病、發育不良、便秘、齲齒等, 中老年人則易患高血壓、動脈硬化、胃潰瘍、神經系統等疾病。 他還指出大部分蔬菜、水果、豆類屬鹼性食物, 而大部分肉類、魚、蛋等動物性葷食屬酸性食物。 專家提醒人們, 鹼性與酸性適當搭配,

不偏食, 糾正葷多素少的傾向, 則可避免酸堿失衡, 對人們的健康大有裨益。 ”

談到這會兒, 我方才明白李教授招待我這頓素多葷少便飯的苦心。 原來李教授見我整天忙著上課, 不會照顧自己, 作為老朋友的他就想出了這麼一個法子來提醒我, 也算是寓教於樂吧。 看著李教授及師母童顏鶴髮、神采奕奕的模樣, 我悟出了其中些許奧秘。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