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常常會發生肌肉萎縮, 骨質疏鬆, 關節僵硬、變形、畸形等併發症, 給患者的工作、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因此, 對於骨折病人, 我們的治療不僅限於使其骨折癒合, 我們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及時有效的正確功能鍛煉, 促進骨折癒合, 減少和避免併發症, 最大範圍恢復傷肢正常功能, 今天將為大家講述手腕骨折康復鍛煉方法。
肌力鍛煉:從受傷後即開始, 未治療前不要隨意挪動患肢, 抬高手腕;固定復位或手術後, 可按摩手指、前臂;肌肉做有節奏的靜力收縮和放鬆預防肌肉萎縮或粘連。
關節活動度鍛煉
開始時間:在復位固定後當天或手術處理後次日
方法:包括肩、肘、手指等活動, 保持相連關節的活動度, 減少關節粘連, 帶動患肢肌肉收縮, 促進骨折癒合。 後期逐漸開始腕關節、前臂旋轉度鍛煉。
肩關節:
鐘擺樣鍛煉:患者取坐位, 保持上臂與地面垂直, 做前屈、後伸, 類似鐘擺樣前後運動, 活動範圍由小到大。
招財貓樣鍛煉:平躺, 胳膊向外呈90°, 肘部彎曲90°, 始終保持這個姿勢, 向後旋轉胳膊, 再向前旋轉。 他人可協助固定患側胳膊。
抱頭鍛煉:健側托患側交叉做抱頭狀, 上下活動患側手臂, 也可以從腰部開始, 鍛煉肩關節外展、外旋運動。 以上每種動作, 每天做3個迴圈, 每次20-30次。
肘關節:患側前臂保持中立位, 用健側手托患側前臂,
手指:23天后做手指關節被動鍛煉, 用健側手分別彎曲患側每一個手指, 再拉直, 先保持手指分開、伸直的姿勢, 再併攏。
第2周起, 繼續屈伸手指, 並增加對指、對掌的抗阻練習。 逐漸變沿各個方向進行拇指繞圈。 拇指尖觸碰其餘手指尖。 彎曲拇指, 盡可能緊靠手掌;再外展拇指, 離手掌盡可能遠。 第3周起, 可以開始擠壓軟海綿或者球, 隨恢復情況, 可增加擠壓物硬度, 每小時5分鐘左右。
手術治療內固定良好者, 傷後第2周可開始腕關節主動活動, 健側手協助固定患側肘部, 將其置於桌上, 使僅有腕部背伸、屈曲, 分別向橈側和尺側彎曲。 開始時幅度頻率要小, 若手法復位者, 最好是推遲到4周後。
注意事項:儘量保持患肢高抬, 尤其是未消腫前, 休息時可增加患肢按摩。 傷後6周內, 患肢儘量不負重, 不提拿物品, 8周後可開始負重, 老年人適當延遲。 術後1周內可在佩戴支具情況下進行功能鍛煉, 後期儘量去除支具鍛煉;內固定良好者, 白天可多拆除便於活動, 僅夜間做好固定作用, 最好是置於胸前腹部。 功能鍛煉應因人而異, 循序漸進, 持之以恆。 並且定期複查, 尤其是手法復位者, 需定期監測骨折部位癒合情況, 與醫生商討適於自己的鍛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