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健腦益智,改善記憶力的雞蛋

營養成分(100克)

熱量114.00千卡, 蛋白質13.30克, 脂肪8.80克, 碳水化合物2.80克, 維生素A234.00微克, 硫胺素0.11毫克, 核黃素0.27毫克, 尼克酸0.20毫克, 維生素E1.84毫克, 鈣56.00毫克, 磷130.00毫克, 鈉131.50毫克, 鎂10.00毫克, 鐵2.00毫克, 鋅1.10毫克, 硒4.34微克, 銅0.15毫克, 錳0.04毫克, 鉀154.00毫克, 碘27.20微克。

營養分析

1.雞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鐵、鈣、鉀等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 蛋白質為優質蛋白, 對肝臟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

2.富含DHA和卵磷脂、卵黃素, 對神經系統和身體發育有利, 能健腦益智改善記憶力, 並促進肝細胞再生。

3.雞蛋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和其他微量元素, 可以分解和氧化人體內的致癌物質,

具有防癌作用。

適宜人群

一般人均可食用

1.適宜體質虛弱, 營養不良, 貧血及婦女產後病後調養。 適宜嬰幼兒發育期補養。

2.患高熱、腹瀉、肝炎、腎炎、膽囊炎、膽石症之人忌食。

3.老年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人, 宜少量食用雞蛋, 一般每日不超過1只, 不宜多食, 這樣限量食用, 既可補充優質蛋白質, 又不影響血脂水準。

食物相克

雞蛋不宜與糖同煮。 與糖精、紅糖同食會中毒。 與鵝肉同食損傷脾胃。 與兔肉、柿子同食導致腹瀉。 同時不宜與甲魚、鯉魚、豆漿、茶同食。

食用提示

每天2個。

製作指導

1.荷包蛋要煎的好, 鍋一定要熱才能放油, 放油後把油調成中火, 才不會讓雞蛋因為溫度太高而煎的過老而幹硬。

2.雞蛋要用冷水下鍋, 然後緩慢升溫,

水開後煮2分鐘左右停火, 保溫5分鐘左右, 取出用冷水過涼即可, 這種方法可防止蛋殼破裂, 使蛋殼易於剝掉。 煮雞蛋時可以在水中加少許鹽, 這樣蛋白凝結更快, 可防止蛋白外溢, 使雞蛋中的營養成分保存完好。

3.炒雞蛋不需放味精。

4.需要用雞蛋白時, 可用針在蛋殼的兩端各紮1個孔, 蛋白會從孔流出來, 而蛋黃仍留在蛋殼裡。 也可用紙卷成1個漏斗, 漏斗口下放1只杯子或碗, 把蛋打開倒進紙漏斗裡, 蛋白順著漏斗流入容器內, 而蛋黃則整個留在漏斗裡。 如果把蛋殼打成兩瓣, 下面放一容器, 把蛋黃在兩瓣蛋殼裡互相倒2-3次, 蛋白、蛋黃即可分開。

食療作用

雞蛋味甘, 性平。 具有養心安神, 補血, 滋陰潤燥之功效。

文獻選錄

雞蛋又有雞蛋白與雞蛋黃之分,

古人對此認識尤深。 如《本草綱目》雲:卵白, 其氣清, 其性微寒。 卵黃, 其氣渾, 其性溫。 精不足者, 補之以氣, 故卵白能清氣, 治伏熱, 目赤, 咽痛諸疾。 形不足者, 補之以味, 故卵黃能補血, 治下痢, 胎產諸疾。 雞蛋白能潤肺利咽, 清熱解毒, 適宜咽痛音啞, 目赤, 熱毒腫痛者食用。 但《食療本草》又雲:動心氣, 不宜多食。 雞蛋黃能滋陰潤爆, 養血患風, 適宜虛勞吐血、熱病驚厥、心煩不得眠、胎漏下血者食用。 明?李時珍說:雞子黃, 氣味俱厚, 故能補形, 昔人謂其與阿膠同功, 正此意也。 但雞子黃難以消化, 不宜多吃, 正如《本草求真》所雲:多食則滯。

備註說明

1.未熟的雞蛋不能吃。 煮熟的雞蛋用冷水浸後忌存放。

2.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體力消耗大,

消化吸收功能減弱, 肝臟解毒功能降低, 大量食用對身體不易。 一般情況下, 產婦每天吃3個左右的雞蛋就足夠了。

3.雞蛋含人體所需的幾乎所有營養物質, 每天吃一個雞蛋是不少長壽者延年益壽的經驗之一。

4.新鮮的雞蛋蛋殼完整, 無光澤, 表面有一層白色粉末, 手摸蛋殼有粗糙感, 輕搖雞蛋沒有聲音, 對雞蛋哈一口熱氣, 用鼻子湊近蛋殼可聞到淡淡的生石灰味, 將雞蛋放入水中, 蛋會下沉。

5.毛蛋、臭蛋、生蛋忌食, 打蛋時須提防沾染到蛋殼上的細菌。

6.嬰幼兒、老人、病人吃雞蛋以煮、蒸為好。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