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臨證用藥心得要注意四問題

治療疾病必須根據不同的病因病機, 輕重緩急, 症狀有別, 採用不同的藥物, 在多次臨床用藥有效之後, 方有用藥心得可言。 如果單純根據藥理研究, 認為使用某幾味特定藥便可治療某病, 那麼在臨床中是很難站住腳的。

在治療中必須綜合分析、四診合參, 得出虛、實、寒、熱的主次變化, 及選擇某藥用於本證之虛或實, 某藥用於本證之寒或熱。 同時還要注意藥物用量之多少, 服用時間的長短, 如何中病即止;這全靠醫者靈活的思想, 清晰的分析, 需要總結。

很多人試圖從臨床中總結用藥經驗, 卻發現其成果沒有實際價值。

這是因為, 中醫臨床必須運用中醫整體觀念, 通過四診合參, 綜合分析, 辨清疾病個性化的病因、病位、病機, 以及病機演變的可能, 因人、因時、因地合理組方用藥, 才能發揮中藥應有的作用, 達到治療目的。 再經反復應用, 證實療效, 心有所悟, 取得經驗, 方可稱得上用藥心得。 如果離開了中醫的理論指導, 缺乏深入細緻的辨證分析和靈活運用原則, 再好的療效也只是個案, 更不要說從中總結用藥心得。

疾病不會一成不變

任何病理機制都不是永恆不變的, 可隨時而異。 即使是同一疾病也會因人因時因地而變化, 因而, 對某一疾病的用藥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如眩暈病, 根據《內經·素問》“諸風掉眩, 皆屬於肝”, 常被認為與肝陽上亢有關,

但其病因病機可以是多方面的, 有情志不舒、肝鬱氣滯、氣鬱化熱、肝火上逆等。 如有肝火過盛, 肝陽上亢, 引起肝風內動, 甚至抽搐者。 有肝鬱日久, 化火耗傷腎陰, 或平素陰虛腎虧導致水不涵木, 肝之虛火上逆的。 有脾虛日久, 健運失職, 水濕內停阻滯氣機, 導致土壅木鬱, 肝失疏泄條達, 鬱而化熱, 肝火上逆而致眩暈的。 總之, 由於病因、病機、病程時間長短不同等原因, 眩暈病常輕重不等, 症狀有異。

因此, 對眩暈病的治療, 必須根據不同的病因病機, 輕重緩急, 症狀有別, 採用不同的藥物, 在多次臨床用藥有效之後, 方有用藥心得可言。 如果單純根據藥理研究, 認為使用某幾味特定藥便可治眩暈, 而且試圖作為用藥經驗加以總結,

那麼在臨床中是很難站住腳的。

病機錯綜複雜

中醫整體觀認為, 各個臟腑相互依存, 相互制約, 密不可分, 方可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 達到生生之機旺盛而維持身心健康的功能。 如果一髒有病, 必然會波及其他臟器、甚至多個臟器的功能, 使病機複雜化, 因此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不可能是一個臟器孤立而為病。

而且, 各種病因病機在演變中又會出現寒、熱、虛、實不同。 同時虛、實、寒、熱的病因又不同, 有因實而致虛也有因虛致實;有寒鬱化熱或熱久變寒;有以虛為主和以實為主, 且寒、熱主次又有分別等。 這種虛、實、寒、熱交錯在慢性病中是很常見的。 此外, 虛實或寒熱互見, 又不是永恆不變的。

因此, 在治療中必須綜合分析、四診合參,

得出虛、實、寒、熱的主次變化, 及選擇某種藥可適用於本證之虛或實, 某種藥可適用於本證之寒或熱。 同時還要注意藥物用量之多少, 服用時間的長短, 如何中病即止, 這全靠醫者靈活的思想, 清晰的分析。

如濕熱互結之病理, 是濕邪停留阻滯氣機, 氣鬱化熱而成。 但熱為陽邪, 濕為陰邪(寒邪)。 濕來源於脾氣虛, 脾失健運而形成水濕停滯, 熱是因濕阻滯氣機鬱而化熱。 治療這種寒、熱、虛、實互結之病患非常棘手, 故有“濕熱纏綿, 病難速易”之說。

因而在治療中應先清其熱, 選擇苦寒藥為主(因苦能燥濕、寒能清熱);如:梔子、黃連、茵陳、大黃等藥物。 但熱清大半時急需停用苦寒藥或減其大半;否則即可導致過用寒藥傷脾,

使濕邪更盛, 甚至變為寒濕的問題, 所以必須轉為健脾利濕以治本為主。

這種用藥之選擇, 服藥時間之長短, 用量之大小, 需要以長期臨床的精心辨證為基礎, 才能使矛盾之藥物達到對立統一, 補虛而不滯, 祛實不傷正。 由此得出的認識方可言是用藥心得, 充分體現了中醫的科學性。

用經方時方存在偏頗

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 通過數千年的臨床實踐, 運用中藥治療疾病逐步從運用單味藥走向多味藥, 由小方、大方而成複方, 因此《素問·至真要大論》記載:“有大、小、緩、急、奇、偶、複”七方之別。 這不僅是方劑學之發展, 也是中醫學之科學發展。 漢末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總結300余方, 成為方劑之祖。

漢以後至近代, 又創立了數以萬計的方劑。 儘管經方、時方創立時代不同、藥物不同,但都需要通過四診合參,綜合辨證才能取效。

照搬經驗 怕用“毒藥”

數千年來,中醫通過臨床實踐,發現藥物萬種以上,治療同類疾病或症狀的藥物也不勝枚舉。隨著長期臨床,人們發現許多藥物合用,對某一疾病或症狀具有獨特作用,醫者稱為對藥,並在臨床中廣為運用。如桃仁、紅花並用加大活血之力,三棱、莪術合用加大化瘀之功。針對疾病表、裡、虛、實、寒、熱並見之矛盾,還創立了矛盾用藥。如治療寒積便秘的大黃附子湯;治療燒心吐酸,黃連、吳茱萸寒熱並用的左金丸等。

但這些都應根據病情需要而定,不能機械地照搬、堆砌在一起,用別人的經驗代替自己的思考。即使是國醫大師推崇的方法,到了孟浪之醫手中同樣失效,又何來經驗之談呢?

另外,隨著社會的發展,疑難病症中的腫瘤、白血病更為多見。中醫運用有毒的動物藥甚至毒性大的礦物藥治療這類疾病屢獲奇效。但在現今的醫療環境下,很多醫生擔心運用有毒副作用中藥會惹來麻煩。

其實,中醫所謂的以毒攻毒,在《內經》中有“有故無隕亦無隕也”的理論基礎。這是中醫學獨特的用藥發現,也是西方醫學望而生畏的領域。如近代用白砒治白血病見奇效,就是一個實例。因此,我們應在準確掌握藥性藥效和辨證的基礎上,在這些毒性藥物中尋找更多有效的藥物從而獲得用藥心得。

中醫治病,有“法無常法,常法無法”之名言,關鍵在根據辨證得出的病理,據理善變;明理之後才有法,法之後方可言方藥。因此,研究用藥心得,必須在參透病因病機證治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總結出來。

儘管經方、時方創立時代不同、藥物不同,但都需要通過四診合參,綜合辨證才能取效。

照搬經驗 怕用“毒藥”

數千年來,中醫通過臨床實踐,發現藥物萬種以上,治療同類疾病或症狀的藥物也不勝枚舉。隨著長期臨床,人們發現許多藥物合用,對某一疾病或症狀具有獨特作用,醫者稱為對藥,並在臨床中廣為運用。如桃仁、紅花並用加大活血之力,三棱、莪術合用加大化瘀之功。針對疾病表、裡、虛、實、寒、熱並見之矛盾,還創立了矛盾用藥。如治療寒積便秘的大黃附子湯;治療燒心吐酸,黃連、吳茱萸寒熱並用的左金丸等。

但這些都應根據病情需要而定,不能機械地照搬、堆砌在一起,用別人的經驗代替自己的思考。即使是國醫大師推崇的方法,到了孟浪之醫手中同樣失效,又何來經驗之談呢?

另外,隨著社會的發展,疑難病症中的腫瘤、白血病更為多見。中醫運用有毒的動物藥甚至毒性大的礦物藥治療這類疾病屢獲奇效。但在現今的醫療環境下,很多醫生擔心運用有毒副作用中藥會惹來麻煩。

其實,中醫所謂的以毒攻毒,在《內經》中有“有故無隕亦無隕也”的理論基礎。這是中醫學獨特的用藥發現,也是西方醫學望而生畏的領域。如近代用白砒治白血病見奇效,就是一個實例。因此,我們應在準確掌握藥性藥效和辨證的基礎上,在這些毒性藥物中尋找更多有效的藥物從而獲得用藥心得。

中醫治病,有“法無常法,常法無法”之名言,關鍵在根據辨證得出的病理,據理善變;明理之後才有法,法之後方可言方藥。因此,研究用藥心得,必須在參透病因病機證治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總結出來。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