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早吃好, 午吃飽, 晚吃少是科學飲食的經驗, 因為每天晨起精力充沛, 上午又是我們工作效率最高, 支出腦力和體力最多的時間, 所以必須要有充足的能量和營養素支持我們的智慧和體能。
早餐一定要吃好, 就是說要有“豐富多彩”的早餐, 這一餐我儘量使食物的選擇盡可能多而雜, 其中包括奶類、粥、豆漿、雞蛋、饅頭、麵包及各種蔬菜等。 攝取的食物種類越多, 營養素就越豐富, 因為自然界中沒有一種食物涵蓋全部營養素。 也就是說吃的食物種類越多, 體內攝取的營養素也就越多, 越有利於身體健康。
現在許多上班族, 工作節奏快, 整天忙忙碌碌, 早起晚歸, 尤其是早晨時間緊, 又著急上班, 根本顧不上“早吃好”, 只好對付一下, 喝一袋牛奶, 吃幾口麵包就“OK”了, 有的人一邊兒走一邊兒吃;還有的人索性不吃了;日積月累會造成體內營養素缺乏和機體免疫力下降, 更有害于健康。
許多人因早晨的時間過於緊張, 根本來不及吃早餐, 只好等到中午“惡飽”一頓, 久而久之, 埋下了患病的禍根。 當我們吃飯時, 膽囊就開始收縮了, 把儲存一夜的膽汁排到十二指腸進行食物的消化, 這時膽囊已經排空, 膽囊又要接收肝臟新分泌的膽汁, 每到進食時, 膽囊就要把膽汁排出, 進行食物的消化, 往返迴圈。 如果不吃早餐, 儲存一夜的膽汁便無法排出,
怎樣把早餐做得更好呢, 我們可以在前一天晚上提前準備, 例如:各種拌蔬菜, 事先洗淨、切絲或切成片, 放入保鮮盒中, 再放入冰箱冷藏, 當用餐時調製。 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 主食製作已經社會化, 部分食物不必自己烹製, 可提前購買, 只要在正規的超市購買和注意保質期就可以了。
早餐的牛奶和雞蛋是必不可少的, 即熱即食, 非常方便。 當烹製各種粥時的確會影響早晨的時間, 最好採用費時少的食物, 如小米、玉米麵糊、芝麻糊等。 不僅節省了時間又補充了膳食纖維和礦物質, 有利於通便和維持血液正常的生化指標。
有的人早餐喜食鹹菜,
鹹菜含鹽較多,
對血壓不利,
而且含有亞硝酸鹽或亞硝胺等,
是致癌物之一,
儘量避免食用。
在與老人一起住的家庭中,
老人的飲食習慣會影響到子孫,
使他們的飲食習慣與老人相似。
但在有些現代家庭中,
也有不少以速食為主的家庭也會影響到父母,
這種相互融合的飲食習慣要汲取科學的飲食方法,
去除不良飲食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因不良飲食習慣是生活行為不健康的具體表現,
是導致疾病的重要因素,
因此吃好每一頓飯,
吃好早餐是我們一天中的“頭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