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樂觀偏見:你長得真有那麼漂亮?

你覺得自己比全世界50%以上的人都聰明嗎?估計80%的人心裡都這麼想。 你覺得自己比全世界50%以上的人都好看嗎?估計90%的人心裡都這麼想。 1980年代心理學家就已經發現了這個現象, 無論是道德情操、智力, 還是外貌, 大多數人都會高估自己。 這種現象被稱之為“樂觀偏見”。

在最經典的“樂觀偏見”的實驗中, 志願者被要求就自己的某些特質來跟其他人作比較。 結果發現志願者對積極特質的評分顯著高於對消極特質的評分。 後續的研究發現, 我們大多數人認為自己比他人具有更多的美德、道德和榮譽;比其他人更加能幹也更有才華;更具同情心、更理解關懷他人,

或者說更有人性;當然也比別人更少犯錯誤。

為什麼我們會對自己的評價這麼樂觀呢?

研究人員也認真地研究了這個問題, 一部分學者認為是動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也就是我們提升自我的需求;但是另一部分則認為, 主要還是一些獨特的認知機制產生了這種樂觀偏見。

動機如何影響樂觀偏見?

在華盛頓大學喬納森?布朗2012年的最新文章中, 他用5個嚴格的實驗重申了動機的重要性。 布朗的主要觀點是, 待評價的特徵的重要性在我們評價自己和他人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這重要性是被動機所驅動的, 這一點再過去25年的研究中有所忽略。 換句話說, 我們的動機越強烈,

就越認為這個特徵重要。

實驗中, 他讓志願者用10個特徵, 即誠實、和藹、負責、智慧、勝任、可靠、良知、宜人、想像豐富和外向, 來描述自己的合適程度、描述他人的合適程度和這些特徵對於人們的重要程度(你也不妨自己試著打打分)。

結果如他一貫強調的, 特徵的重要性越高, 即評分越高, 樂觀偏見越大。 另外, 他還讓志願者做一個測量創造力的測試, 然後告知一部分志願者他們得分很低, 創造力很差, 而告知另一部分志願者他們得分很高, 創造力很強。 當然這不是根據他們在測試中的真實分數告知的。 之後再進行上述的特徵評價測試, 結果發現, 那些被告知了創造力很低的無辜志願者, 他們的自我價值受到了威脅,

而在接下來的評價中他們比其他人更加看重“樂觀”這個特質, 也給了自己更高的分數。 這表現出了一種對於自己價值的保護。 說明我們在需要某種特質時, 就會對它格外看重, 也會在這方面對自己的評價格外高。

動機以外的影響因素

動機並不是唯一讓我們產生樂觀偏見的原因。 認知的觀點認為, 樂觀偏見和人們比較歌曲、食物、度假地點或者是其他眾多產品、經驗和個人是一樣的過程。 許多研究的結果表明, 對不同資訊的偏好(如傾向於去瞭解一群人中的某個人)、關注點(如在做比較性的決策是更關注與自己)、簡單現實(如認為人們的觀點就是被動地反映了現實的世界)和自我中心(如更加重視自己的觀點)都可以在動機缺失的情況下產生樂觀效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