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老人>正文

老年人如何“走出誤區,學會看病”?

老年人難免會有三病兩痛, 生病後到醫院看病, 醫生檢查、確診、開藥、用藥、逐漸康復, 這已是一個定式。 但在上述諸多環節中, 如何做得科學、合理, 卻不是人人都清楚的。 這其中往往會產生許多誤區, 以致延誤治療。

點名要藥有些老年人因為經常和醫院打交道, 或是聽別人說某種藥效果好, 一到醫院就自己點名要藥。 但是由於疾病是不斷發展變化的, 其症狀、病理、治療對策也是千差萬別的, 各種藥物的藥性也是極其複雜的。 因此, 你究竟患了什麼病, 病情如何, 該用什麼藥, 該用多大的藥量, 只有醫生才能做到對症下藥、因症施治。

點名要藥, 不但很難恰當用藥, 而且一旦出了事故, 更難查清責任。

自我治療俗話說, “久病成良醫。 ”

有些老年人憑著自己對疾病知識的一知半解, 自行去藥店購藥治病。 但往往因藥不對症而效果不佳, 甚至可誘發別的病, 或使病情加重。 此外, 老年患者自看醫書, 對號入座, 往往向最嚴重的症型和後果上對, 造成心理壓力越來越大, 病情加重。

不願檢查有些老年人患有慢性病, 認為是老毛病了, 沒有什麼好檢查的, 檢查又多花錢, 開藥才是真治病, 因此看病只肯花錢買藥, 不肯花錢檢查化驗, 拒絕接受醫務人員的必要檢查。

其實, 不檢查有時很難搞清楚病情的變化發展, 病情不清, 治療就可想而知了。

不合理的節省有的老年人常常要求醫生儘量少開藥, 開便宜藥, 甚至限定醫生開藥的藥費數額, 這樣做也是很不妥當的。 因為醫生必須根據病情的需要開藥, 只能在保證藥效的前提下節省開支。 否則, 花錢雖少, 不能治病, 又有何用?

人到老年難免患這樣那樣的疾病, 也難免和醫生打交道。 患病後, 關鍵是要保持良好心態, “走出誤區, 學會看病”。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