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壓力, 許多人可能馬上就聯繫到焦慮、緊張、失眠等負面的、具有傷害性的概念。 也確實, 生活中的壓力無處不在, 而且它會給人的生理心理方面帶來諸多的不良反應, 一直被視為公眾健康的敵人。 可是, 壓力就真的是“壞”的嗎?
心理研究表明, 其實, 壓力只有在你覺得它是健康威脅的時候才會對你的健康有不利的影響。 當你視壓力為積極、正面的, 就可作為生命中的激素, 促進個人成長;若你將其視為消極的、負面的, 就會成為個人的死敵, 令人喘不過氣來。 而生活中的我們, 卻總是將壓力視為後者,
加拿大醫學教授賽勒博士就曾說:“壓力是人生的燃料。 ”他提醒我們, 不要認為壓力只有不良影響, 應多去開發壓力的有利因素。 適當的壓力並非壞事, 若壓力調適得當, 會轉化為動力, 不僅能減少疾病的發生, 使自己活得更舒適、更有意義, 還可驅使我們去挑戰自己的能力, 激發個人潛能。 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也鼓勵人們要用更積極的態度來看待壓力。
那麼, 我們怎樣才能讓壓力成為令人興奮的朋友, 而不是可憎的敵人呢?這就需要我們學會管理壓力,
心理專家表示, 個人對壓力的管理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最低層次是“減壓”, 因為人的潛意識中認為壓力都是不好的, 所以才要“減”;中間層次是“分壓”, 即區分良性壓力與負性壓力, 發揮前者的積極推動作用, 抑止後者的消極阻礙作用;最高層次是“化壓”, 將負性壓力化為積極壓力。
具體如何管理壓力, 你不妨做5個“R”:Rethink(重構思維)、Reduce(減少負荷)、Release(釋放)、Relax(放鬆)和Reorganize(重組)。 這5個“R”簡單說就是:使用積極的思維模式;學會放棄;選擇適當的釋放方式, 如運動、傾訴等;進行主動休息, 包括短暫放鬆、睡眠放鬆、休假放鬆等;重組生活習慣, 包括調整作息時間、飲食習慣等, 重組工作環境與生活環境, 使其寬鬆舒適。
如果已經出現了負面反應怎麼辦?心理專家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