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說脾胃與痰飲
痰飲是體內水液停積、不得輸化的一種疾病。《內經》謂之“積飲。”《金匱》首創痰飲之名,並以專篇論述,對脈證治療闡發甚詳,成為後世辨證論治的主要根據。痰飲皆濕聚而成,但濕又源於脾胃,總由脾胃升降失常,運化失職,水濕內停而致。 脾胃為生痰飲之
2017-03-11 24 -
桃花癬試試中藥冷噴
“桃花癬”就是春季皮炎,是春季多發於女性面部的一種季節性的皮膚病,因女性皮膚較男性角質層薄,毛孔細,油脂分泌少於男性,皮膚屏障能力較弱,故女性多易發病。現男性發病亦有上升趨勢。常見表現為面部潮紅、小丘疹、邊界不清的斑片上有少量細小鱗屑。
2017-03-11 13 -
高血壓的中醫藥防治調護
高血壓是常見病,中醫文獻對其病因、發病機理、症狀和防治方法早有記載,認為本病與肝、腎失調,風、痰、火內盛有關。情志失調,飲食不節,內傷虛損是導致本病的主要病因。 預防保健很重要 除藥物治療以外還可通過飲食調養、鍛煉等增強機體正氣,同時避
-
中醫手法治兒童橈骨頸骨折
橈骨頸骨折大多發生在骨骺尚未閉合的兒童,亦屬橈骨頭骨骺分離,約占兒童肘部骨折的5%~8.5%,多為間接暴力所致。若治療不當或失敗,易出現併發症,可能導致肘關節功能障礙,影響肘關節屈伸和前臂旋轉功能,因而也是骨傷科醫生較為棘手的問題。 傷
2017-03-11 11 -
精神內守 病安從來
中醫把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看成重要致病因素,認為這七種過度的情緒變化,可引起人體臟腑功能失調,稱為氣機紊亂,所謂“喜則氣緩,怒則氣上,思則氣結,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古代醫家不僅認識到精神狀態與發病密切相關,而且對預
-
方以載法 學方學法
逍遙散是一張治療肝脾兩虛而郁的方子:脾氣虛、肝血虛。於是,方中很自然地用到柴胡、薄荷疏肝解鬱,當歸、芍藥養血柔肝,茯苓、白術、甘草健脾和中。由於脾為後天之本,又女子以肝為先天,故而該方歷來被人們視為女科聖藥。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對此
2017-03-11 10 -
《內經》論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出自《素問·寶命全形論》,其強調“治神”是針刺的關鍵。這種治神為先的原則,是中醫針灸療法的特色之一,同時也反映了中醫疾病診療觀中以人為本的治療思想。以下從其產生、精神實質等方面進行論述。 產生 《內經》中“神”的概
2017-03-11 35 -
看病還需多問病
在通常情況下,大多數患者在就醫時,往往是醫生問什麼,就答什麼,主動向醫生提問題的病人很少,或者是提了,但是不能切中要害,對自己疾病的康復幫助不大。病人在看病時多問病,把有關問題向醫生瞭解清楚,做到心中有數,對積極配合醫生提高醫療品質,十
-
悉心供養人體的“君主之官”
《素問》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又說“心藏神”。“君主”有統帥含義,意即心在臟腑中居首要地位。“神明”或“神”是指高級中樞神經機能活動。這些功能由心主持和體現,所以說“心主神明”。人體臟腑、氣血在心的這種中樞神經系統活動影響
2017-03-11 11 -
指壓關元穴治產後尿瀦留
產後尿瀦留是產後常見併發症,採用指壓法治療效果較好。 治療方法:讓產婦蹲坐于便器上,操作者用左手扶在產婦的腰部,右手用拇指按壓產婦關元穴(臍下3寸處),向後向下按壓,由輕到重,同時囑產婦將下腹部放鬆,屏氣,用力解小便,直至小便解完後放鬆
-
六神丸外治各種疣
六神丸是一種常用的中成藥。主要由人工牛黃、麝香、蟾酥、冰片、珍珠粉、百草霜等藥組成。此藥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之功效,不僅可內服,也可外敷,治療咽喉腫痛、小兒熱癤、癰瘍疔瘡、無名中毒等確有獨到之處。近年來,臨床醫生經實踐發現用六神丸治療
2017-03-11 25 -
溫陽通痹法治胸痹
溫陽通痹法治:冠心病心絞痛,屬中醫學“胸痹”、“真心痛”範疇。以胸部悶痛,甚則胸痛徹背,短氣、喘息不得臥為主症,輕者僅感胸悶如窒,呼吸欠暢,重者則有胸痛,嚴重者心痛徹背,背痛徹心。《靈樞·五邪》篇指出:“邪在心,則病心痛。”《素問·藏氣
2017-03-11 11 -
經驗穴治頸椎病頸痛
頸椎病頸痛屬中醫的“項痹”範疇。“痹”有閉阻不通的含義。凡因外邪侵襲經絡,氣血閉阻不暢,而引起肢體關節處出現酸痛、脹、重及屈伸不利等症狀,名為痹症。頸椎病的病因和發展,與體質有關,多為風寒濕熱之邪深入,留連頸項筋骨血脈,加之營衛氣血漸弱
-
陰在下 陽之守也
黃帝內經靈樞·陰陽系日月第四十一》曰:“……天為陽,地為陰……腰以上為天,腰以下為地……腰以上者為陽,腰以下者為陰。”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曰:“……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天為陽
-
血液透析病人如何調理膳食
膳食治療是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療基礎,因為血液透析常常會導致營養物質的丟失,因此血液透析患者的飲食應按照以下要求補充營養。 控制水分攝入。水分攝入過多,易誘發或加重水腫、高血壓,甚至心力衰竭,表現為氣促、胸悶等。因此,對水分攝入應“量出為入
-
中醫藥治療尿毒癥有優勢
尿毒癥是人們共知的慢性疑難病症。中醫治療尿毒癥有明顯的特色。良好的療效應該建立在各種方法協調配合的基礎上,除了透析和藥物治療外,中醫在治療尿毒癥上的優勢也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也是中西醫結合治療尿毒癥的一個研究方向。 尿毒癥患者由於體內毒素
-
看人中 可辨病
人中穴以急救著稱,其實,該穴還有很多 “功效”。 人中穴又稱水溝穴,位於鼻子下面的鼻唇溝正中及上1/3與中1/3的交界處,為“醒腦開竅”的重要穴位。針刺或用指甲以及其他尖銳物臨時代針,刺激該穴位,可用於治療中暑、中風、昏迷、暈厥、一氧化
-
水痘分兩型辨治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所致。中醫認為本病多由外感風熱時邪,內有濕濁蘊結,阻於肌表所致。本病多發生在春秋季節,傳染性強,常見於兒童,潛伏期10~14天。出疹前有發熱、頭疼、鼻塞、流涕、噴嚏等症狀。1~2天內出現皮疹,初發於軀幹部,
2017-03-11 12 -
心腎陽虛證與脾腎陽虛證鑒別
心腎陽虛證:因心腎兩髒陽氣不足,血運無力,瘀血阻滯;陰寒內盛,功能減退;氣化失職,水氣停聚所致的證候。 脾腎陽虛證;因脾腎兩髒陽氣虧虛,運化失職,水穀不運;陰寒內盛,功能減退;氣化失司,水氣內停所致的證候。 病因 心腎陽虛證 先天不足,
2017-03-11 23 -
解析李可中醫語錄
近聞著名老中醫李可與世長辭,餘悲傷之情難以言表。李可先生留下了經驗語錄36條,晚輩斗膽弄斧,擇其要解析,一者緬懷李老在天,二者與同道共勉。不足之處望同道斧正。 1.、現在治肝炎,開始用清熱解毒,一段時間後,各項指標都正常,過後又會反彈。
2017-03-11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