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搗為末
搗為末是將藥物放在藥沖內反復擊打、研磨使成細末。某些礦物、動物或植物類藥物,由於質地特殊或因形體甚小,不便切成飲片,入藥時往往搗為末。如石膏、瓦楞子、決明予等。
-
砸碎
砸碎是粉碎方法之一。用錘子或其他重物將藥物擊打成碎塊的方法。如檳榔質地堅硬、浸泡軟化又怕損失藥效成分而採用砸碎成小塊的方法。
-
鹽炒
鹽炒是將淨制或切制後的藥物與鹽粒同炒的炮製方法。為鹽制法的一種。明代徐彥純《本草發揮》“五臟補瀉法”有“心虛則鹽炒補之”,“以鹽炒補心肺”。陳嘉謨《本草蒙筌》也有“入鹽走腎臟仍仗軟堅”。鹽妙藥物可引藥下行,增強藥物補腎強筋骨作用。多用於
-
鹽炙
鹽炙是鹽制法之一。將淨選或切制後的藥物,加入一定量食鹽的水溶液拌潤翻炒至一定程度的炮製方法,又稱鹽水炒。多用於補腎固精、療疝、利尿和瀉相火藥物的炮製。鹽炙藥物,有引藥下行,增強補腎固精,利尿,清熱,滋陰降火涼血等作用,並能緩和藥物辛燥之
2017-03-05 29 -
鹽制
鹽制是炮製法之一。以鹽及鹽水為輔料按規定程式加工處理藥物的炮製方法。分為鹽炒、鹽炙、鹽水浸、鹽水蒸、鹽水煮、鹽水洗、鹽水淬等操作方法。陳嘉謨《本草蒙筌》載:“入鹽走腎臟,仍仗軟堅。”徐彥純《本草發揮》:“心虛則鹽炒之”,“以鹽炒補心肺。
-
鹽水煮
鹽水煮是鹽制法之一種。取淨制或切制後的藥物,置適宜容器內,加定量食鹽和適撾清水後,共煮至藥物達到要求,鹽水被完全吸收,取出,乾燥或切片後乾燥。明代《醫學入門》巴戟天:“鹽水煮,去心。”宋代《聖濟總錄》川烏:“一斤,大者刮去黑皮,銼作小片
-
鹽水蒸
鹽水蒸是鹽制法之一種。淨選或切制後的藥物,加適量食鹽水溶液拌勻,悶潤至完全吸收後,置蒸具中用水蒸氣加熱至一定程度。《中藥炮炙經驗集成》載:杜仲“用鹽水潤透,放置l夜,蒸1小時即可”。《巾藥炮炙經驗集成》載巴戟天:“取巴戟肉,加鹽水拌勻,
-
真空加溫潤藥法
真空加溫潤藥法現代軟化藥材方法之一。將洗淨的藥物自動投入圓柱形筒內,瀝幹水後,密封,抽真空到83.7kPa,約4分鐘後,放入蒸氣,溫度控制在70℃左右,保溫15~20分鐘後關閉蒸氣即可切片。本法在密封條件下將洗藥時滲入藥材組織內的水分和
-
薑炙
薑炙是炙法之一。取淨選或切制後的藥物,加入定量薑汁拌潤後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的方法。又稱為薑汁炒。多用於祛痰止咳,降逆止嘔的藥物。生薑味辛性溫,具有溫中止嘔,化痰止咳的作用,以薑汁拌炒藥物,可抑制藥物的苦寒之性,並增強止嘔作用,如薑炙黃連
2017-03-05 26 -
鹽水浸
鹽水浸是取淨制藥物置食鹽水溶液中浸漬至一定程度的炮製方法。為鹽制法之一種。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載:“巴戟天鹽湯浸.打去心。”宋代《扁鵲心書》黃柏:“去粗皮,切片……鹽水浸一晝夜曬乾,炒褐色。”清代《得配本草》砂仁“陰虛者,宜鹽水浸透
-
鹽水炒
鹽水炒即鹽炙。清代《得配本草》載有:砂仁“陰虛者,宜鹽水浸透炒黑用”;菟絲子“補腎氣,淡鹽水拌炒”;補骨脂“暖腎,鹽水炒”;杜仲“補腰腎鹽水炒”等。
-
姜湯煮
姜湯煮是取生薑切片煎湯後,將淨制藥材置姜湯中,澆淋浸潤,並用微火加熱共煮,至薑液被吸盡時,取出,切絲或片,乾燥。姜湯煮所用生薑的量一般是每100kg藥物,用生薑10kg,加水煎煮的姜湯一般應能平藥面為宜。煮至程度應視具體藥物而定,如姜煮半
-
薑汁蒸
薑汁蒸是將淨選或切制後的藥物,加入一定量的薑汁拌勻,放置悶潤,使姜汁充分吸收至藥物內部後,置蒸具內蒸汽加熱至規定程度的炮製方法。如《中藥炮製經驗集成》載:取生薑磨汁,拌厚樸蒸透,切片,焙至八成於,用瓦缸封固6~10個月(可以減去辛辣味)
-
薑汁醃
薑汁醃是取生薑壓汁或乾薑煎汁,與淨藥材醃制一定時問的炮製方法。此法是利用薑汁與藥物在常溫條件下較長時間的接觸,使其桕互滲透,相互作用,而達到炮製目的。如《普濟方》中的厚樸有:“削去粗皮,洗切,水煮教十沸,曬乾,杵細,以薑等分研細,拌和,
2017-03-05 11 -
薑汁浸
薑汁浸是將淨選或切制後的藥物,加入適量薑汁拌勻,浸潤一定時間,使其充分吸收至藥物組織內部的炮製方法。姜汁浸是薑制藥物的方法之一,也是薑汁炙炒、薑汁蒸煮等方法的重要步驟,也可作為軟化藥材,便於切片的手段。如《中藥炮炙經驗集成》載有:“先將
2017-03-05 11 -
洗潤
洗潤是軟化藥材方法之一。系將淨制過的藥材洗淨後,瀝於水分或稍攤晾後或再悶潤使之軟化切片的方法。多適用於質地較硫松,吸水性強或含糖類、膠質較多的藥材,如陳皮、瓜萎皮、南沙參、生地黃、黨參等。
2017-03-05 10 -
洗
洗是用水或液體輔料洗滌藥材的操作。系將藥材放在斂倍于藥的清水或液體輔料中翻動擦洗。質地松泡或富含纖維的藥材,要求動作迅速,進行搶洗。質地稍硬或表面黏附泥砂雜質的藥材,洗時可用一般速度或進行充分洗滌。自些藥材為了改變性能,需用液體輔料洗。
-
炮裂
炮裂是炮法之一。將藥物直接置炭火灰中或受熱的容器或輔料中,加熱至發泡鼓起,表皮焦黑並出現裂紋。多用於炮製烏頭、附子、天雄等藥物。炮裂後便於降毒與去皮臍。元代《湯液本草》就有烏頭“水浸,炮裂去皮臍用之,多有外黃裡白劣性尚在。莫若乘熱切片子
-
炮製軟化
炮製軟化是炮製方法之一。某些藥物臨床不用生品,而是炮製後切成飲片。軟化過程多和炮製過程相合併。如天南星、半夏、白附子、烏頭等多漂泡後煮至無毒性,晾至六七成幹切片;厚朴、延胡索、莪術、香附、黃精等既可直接軟化切片又可加輔料炮製成品後(多蒸
-
炮令煙起
炮令煙起是炮法之一。用炮法炮製藥物時,將藥物投入溫度較高的容器或輔料中,急劇受熱,表面發生炭化的同時,產生濃煙併發泡鼓起的現象。明代李中梓《本草通玄》中有:“炮則煙起”的記載,即是指用“炮”法炮製藥物時,要求將藥物直接投入炭火灰中,急劇
2017-03-05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