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情緒:喜怒哀樂拯救我們的生活

安德列和勒洛爾是法國著名心理醫生, 認知療法治療師。 他們的多部著作, 都關注著我們日常生活中體驗到的困惑。 安德列獨自完成的新書《不完美、自由並幸福著》獲法國PSYCHOLOGIES雜誌2006年圖書獎。

我們為什麼會有情緒

進化論的心理學家認為, 情緒變化來自我們的基因, 目的是保障我們的生存。 而根據文化派心理學家的說法, 情緒是我們相互交流的代碼。 我們的文化, 以及社會的規則, 要求我們表現出某種情緒, 以便得到群體的理解和接納。 假如我來自一個南方國家, 我就必須在葬禮上號啕大哭以表示悲傷;如果是在英國,

我這麼做就被認為是歇斯底里。 一個高級主管如果在公司會議上大發雷霆、辱駡同事, 人們會認為他有性格障礙。 而一個生活在郊區的小混混, 如果不能以暴怒回應他人的攻擊, 就會被當成懦夫。

為什麼我們有時很難察覺自己的情緒?

那些不被社會和道德接受的情緒往往被壓抑、被轉移或轉化。 比如, 我在生老闆的氣。 很顯然, 我不能當面對他破口大駡, 我保持鎮靜, 把怒火暫時壓下。 等到下班回家, 沒有任何理由, 我就把怒火發洩到配偶身上。 我無法表達自己的憤怒?那我就猛吃食物來報復。 我還會把憤怒轉化成身體的病痛:我克制自己, 結果肚子就痛。 我也可以否認自己的憤怒, 切斷自己同情緒的聯繫。

如果有一種情緒我無法接受, 類似於“惡毒”或“失戀”這類的, 那麼, 每當我體驗到這種情緒, 它都會轉化成“負罪感”和“悲傷”。 還有一種常見的情形, 欲望——一種被忌諱的情緒, 會轉變成對挑起欲望者的攻擊或敬佩。

情緒多了還是少了, 有沒有標準?

如果說有標準, 那就是社會的標準。 實際上, 我們大家都會由於不能控制情緒而感到痛苦, 無論是恐懼、憤怒、嫉妒, 還是羞愧。 這是我們的基因、教育和個人經歷共同作用的結果。 不過, 永遠興高采烈、心情愉悅也會把我們拖入危險境地, 我們會變得過分自信, 過於受外界影響;沒有壓抑, 我們會做出很多不合社會規範的舉動。 當然, 長期被羞愧、尷尬、內疚或焦慮的情緒困擾, 也是不正常的,

會妨礙我們的生活。 害怕別人的目光而無所適從, 我們就患上了社交恐懼症, 需要進行適當的治療。 時間過長的悲傷和過於強烈的負罪感則是抑鬱症的症狀。

情緒缺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嗎?

一旦我們割斷同自己情緒的聯繫, 我們的直覺能力就會下降, 我們就會錯誤地理解別人, 錯誤地認識自己的需求。 當我們不太關注自己的情緒時, 記憶力也會隨之下降。 有些人看起來舉止冷淡, 其實是因為害怕自己太動感情而受傷害。 面對分離之痛和職場困擾的時候, 他們只會輕描淡寫地說:“我累了。 ”這類人通常是少言寡語, 即使講述自己的一段生活經歷, 也往往不動聲色, 最後說一句“還算不錯”或“有點無聊”之類的話。

結果是, 他們常常會抱怨社交和愛情生活貧乏。

若想改善這種情況, 首先要更加關注自己的情緒。 通過閱讀小說或看電影, 我們有機會體驗一些自己排斥的情緒, 如嫉妒、欲望、憤怒、悲傷等。 其次, 要注意體會身體的感覺, 如心跳加快, 手心出汗, 面頰發熱, 這些感覺透露出情緒的變化。 也可以寫寫東西, 把我們生活中痛苦或快樂時的情緒體驗記錄下來。 這樣的練習有助於我們發掘自己隱秘的思想和靈魂深處的低語。

洞察別人的情緒變化有什麼益處?

這種能力我們稱為“共情”。 研究表明, 共情使人們更樂於互相幫助和支持, 更能夠平息負面情緒, 改善人際關係。 相反, 對他人的情緒極端冷漠, 比如那些腦部受損的人、犯罪分子,

甚至某些大老闆們表現出來的那樣, 則會導致發生更多的有悖常理的行為。 你的配偶開車太快, 你可以大聲吼叫:“你瘋了, 開這麼快!”你也可以這麼說:“我知道你喜歡開快車, 但我感覺很不舒服。 ”懂得用親切而誠懇的態度表達自己的願望, 就能進行平等的交流, 避免衝突。 當然這個方法也不是永遠有效。 如果你在追求某人的妻子, 為了平息她丈夫的惱怒而說什麼:“我知道這使您不快, 但我實在太喜歡您妻子了!”如果你這麼說, 那可行不通。

為什麼有的人總是不快樂?

在情緒的天平上, 我們是不平等的。 有些人更容易不快樂, 更容易感受負面情緒。 也許是因為我們的社會傳統觀念認為, 憂鬱、冷靜、謙卑、智慧比整天興高采烈更值得讚賞。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