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醫學家李時珍,
曾在《本草綱目》中寫下這樣一段話:“胡椒大辛熱,
純陽之物……時珍自少食之,
歲歲病目,
而不疑及也。
後漸知其弊,
遂痛絕之,
病目亦止。
”
據說,
李時珍年輕時經常患眼病,
卻始終找不出病因。
後來漸漸發覺年年復發的眼疾,
竟與自己平時特別愛吃胡椒有關。
於是在停食胡椒一段時間,
眼病康復後又試吃了1、2粒,
很快就覺得雙目乾澀,
視力模糊。
為此,
特在撰寫《本草綱目》中收錄胡椒時予以指出,
以示後人
胡椒除用作調味品外,
還是常用中藥之一。
具有溫中散寒、醒脾開胃之效。
可治療腸胃受寒所致的胃脘痛、嘔吐、腹脹、腹瀉、腸鳴等症。
中醫理論認為, 胡椒除了會令人產生舌麻感外, 還能升高血壓。 平時屬陽盛內熱、陰虛火旺體質者和孕婦, 以及有咯血、鼻衄(流鼻血)、便血、便秘、痔瘡、高血壓、胃潰瘍、牙齦紅腫、咽喉腫痛、口臭等病症者, 應禁食或少食胡椒。 從祖國醫學角度講, 胡椒性熱, 古人認為過食會損肺、發瘡、齒痛、目昏、破血、墮胎等, 因此即使是平時調味也不應過量。 對於眼病患者, 最好還是借鑒李時珍的經驗, 不吃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