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無影, 去無蹤, 當出現骨折現象時, 已是嚴重階段了。 一直以來, 骨質疏鬆都是作為一個隱形疾病讓人無法去診斷和預防。 上期的“名醫網上聊”中, 著名的骨質疏鬆治療專家、市六醫院骨質疏鬆中心副主任章振林博士與讀者網聊了骨質疏鬆的話題, 引起眾多讀者興趣。 專家認為, 長期以來, 許多人一直把骨質疏鬆作為一種年老的必然表現而未予重視, 造成大量病人發生骨折, 給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實際上, 骨質疏鬆的危險在兒童時期就已存在, 因此, 預防骨質疏鬆應從兒童抓起。
骨骼生長階段易營養不足
很多人認為, 預防骨質疏鬆是老年人的事情。 其實, 低骨量是骨質疏鬆症的主要特徵及診斷依據, 而人的骨量由以下3個因素決定:骨發育成熟期達到的骨峰值, 中年期骨量的維持以及之後的骨丟失速率。 有人將人一生中的骨量比喻為金錢, 骨量的積累就如同金錢的儲蓄, 只有在青少年時有足夠的“儲蓄”, 才能確保年老後的消耗。 青少年是骨發育的關鍵時期, 大約20歲以前能獲得峰值骨密度90%以上的骨量。 此階段影響骨代謝的營養素鈣和維生素D的需求量相對較高。
章博士指出, 在引起骨質疏鬆的危險因素中與青少年相關的就有:過量飲用含咖啡因的飲食;維生素D及鈣鹽、蛋白質攝入不足;另外, 廣大中小學生由於功課負擔過重,
兒童期爭取好的骨峰值
專家在網聊中指出, 在青少年時期, 應注意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 不吸煙、不飲酒, 多參加體育鍛煉及戶外活動, 以使個人從兒童期開始, 就爭取要有一個最好的骨峰值。
飲食是人們獲得足夠的鈣和維生素D的重要和便捷的途徑。
身體有症狀要及早檢查
世界衛生組織曾明確提出, 不要讓骨質疏鬆成為人類廣泛流行的疾病和災難, 並提出2000年至2010年為“骨與關節”的十年, 要求將骨質疏鬆的預期發病率降低至25%以下。
專家提醒人們, 當有以下症狀時, 就應及時到醫院診治:1.走路或身體移動時, 腰部感覺無力、疼痛, 漸漸成為慢性痛楚, 偶爾會突發劇痛;2.背部漸漸彎曲, 身高變矮;3.骨折, 骨折可能發生於咳嗽、大笑、彎腰抱起小孩、屈身撿拾東西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