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涼, 人體開始出現氣血不足的現象, 板栗對於這種身體症狀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板栗味道甘甜, 藥性溫和, 經常食用具有養胃、健脾、補腎、活血等多種功效。 正是因為板栗具有以上諸多的藥用價值, 使得板栗成為冬季食療進補的首選食材。 那麼, 板栗要怎麼食用才最補腎呢?
從中醫角度來說, 栗子性溫, 味甘平;入脾、胃、腎經, 具有補腎強筋的功效, 適用於因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或者中老年人腿腳無力、小便頻多者。 另外, 生食板栗也有止血的功效, 可治吐血、衄血、便血等常見出血症。
栗子可炒可煮,
栗子的吃法多種多樣, 既可鮮食、煮食、糖炒、菜用, 又可加工成各種食品。 南方以栗做菜, 為宴席佳餚, 板栗烏骨雞、板栗紅燜羊肉、栗子炒雞塊、栗子燉豬蹄等家喻戶曉。 北方糖炒栗子, 糯、香、甜, 味美可口。 把栗肉碾細, 與糯米一起煮粥, 清香味鮮, 同時也是上等的藥膳。 栗子與粳米一起健運脾胃, 增進食欲, 又能補腎強筋骨。
但需要注意的是, 栗子較甜, 糖尿病患者忌食。 而且栗子吃多了會滯膩和引起消化不良, 因而嬰幼兒、脾胃虛弱、患有慢性胃腸道疾病的人群最好少吃。
板栗雖好, 但不能多食, 每天最好不要超過10個, 吃多了容易造成食滯, 腸胃消化不良。 日常板栗的製作方法也很多, 大家可以經常換花樣製作, 配合其他藥膳食材一同食用。 冬季食療, 煲湯最好, 烏雞板栗湯、紅薯板栗湯等都是很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