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手足皸裂症多發季節, 不少人手指頭、腳後跟裂口、出血, 只能用橡皮膏貼上, 嚴重者甚至繼發感染, 疼痛難忍, 影響工作和生活。
嘴唇和手指都暴露在空氣中, 直接面臨寒風的摧殘, 引起皮膚水分丟失, 而腳後跟因為皮膚厚實粗糙, 維生素含量少, 走路經常摩擦這個部位, 所以往往也容易乾裂。
冬季腳後跟皸裂的毛病, 還很容易復發。 因為腳後跟的角質層比身體其他部位都厚, 彈性更小。

而冬天空氣中的濕度不足, 腳部活動的拉力較大, 很容易局部皸裂並且出血。 腳後跟上一道道的, 讓人一走路就疼痛不已。
引起手腳乾裂的原因有很多種, 真菌、濕疹、單純的皮膚老化乾燥、糖尿病等都會引起皮膚乾裂現象, 患者應該先到醫院請專家診斷。
如果只是單純的由於冬季氣溫低、皮脂腺分泌減少造成乾裂問題, 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皮膚的護理。
冬季腳後跟皸裂到底是為什麼?
冬季氣候寒冷而乾燥, 隨著西北風吹過, 人們的手足由濕潤轉為乾燥, 如果不加以保護, 極易出現裂口, 嚴重者還會引起疼痛、出血, 醫學上稱之“皸裂症”。
這是因為在皮膚裡有一種皮脂腺, 它在人體上分佈得很不均勻, 頭皮上、臉上分佈得較多, 所以這些地方愛出“油”。 而手、腳就不大愛出“油”, 特別是手掌和腳跟, 幾乎沒有皮脂腺。

皮脂腺有一個特點, 就是氣溫越高、天氣越暖, 它分泌的油脂就越多。 在溫暖季節它經常會順著毛孔自動外流, 給皮膚不斷地“加油”潤滑, 使它不乾裂。
進入冬季, 氣溫逐漸下降, 皮脂腺的分泌也就隨之減少, 再加上冬季常有冷空氣侵襲, 手與腳的熱量和油脂很快就會揮發掉了。
因此一到冬天, 不少人總覺得手上和腳上乾巴巴的不舒服, 甚至出現皮膚皸裂、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