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煎中藥也是有所講究的, 無論是火候時間還是器皿都要正確, 才不會使藥效流失。 今天, 要告訴大家的是用砂鍋煎煮中藥都有哪些好處, 快來一起瞭解瞭解吧。
砂鍋煎煮中藥的好處
煎煮中藥, 選擇器皿是很重要的, 熬藥首選砂鍋、瓦罐。 接下來是搪瓷器皿、不銹鋼鍋, 最忌諱使用鐵鍋和銅鍋。 砂鍋、瓦罐的化學性質穩定, 受熱均勻, 傳熱緩慢, 煎藥時水分不容易蒸發。 傳熱快, 散熱慢, 保溫能力強, 一般砂鍋在關火5到10分鐘後, 鍋內食物還能保持接近沸騰的熱度。 砂鍋能均衡而持久的把外界熱能傳遞給內部原料,
除此之外, 煎煮中藥還有哪些要求呢?
煎煮中藥的原則
中藥的浸泡。 因為中藥大多為乾燥的動植物, 其細胞乾枯萎縮, 用涼水浸泡一段時間, 藥材變軟, 有效成分將更易溶解于水中。 一般來說花、葉、莖、全草為主的藥浸泡時間約30分鐘;以根莖、種子、果、動物、礦物為主的藥浸泡60到90分鐘,
中藥的煎煮。 一般來說每劑藥煎煮二次, 每次加水量約浸過2~3釐米即可。 在煎藥時火力的強弱有密切關係。 一般在未沸前, 火宜大, 稱為武火, 使水儘快沸騰。 沸後火宜小, 防止溢出煎焦, 稱為文火, 使水分慢慢蒸發, 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煎藥的時間, 一般第一次煎應在沸後煎20分鐘, 第二次或第三次煎應在沸後15分鐘。 焦糊的藥應棄去, 尤其是附子、烏頭等毒藥, 煎幹服用易引起中毒。
特殊藥物的煎煮。 凡注明“先煎”者必須單獨先煎20分鐘後, 再將其他藥物放入同煎。 “後下”者待其藥物沸騰後, 再分二次放入同煎, 沸後再煎10分鐘。 注明“沖服”、“泡服”者用煎好的藥汁, 分二次沖、泡服或遵醫囑。
如果你對煎煮中藥不夠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