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補腎健脾膏

著名中醫董漱六先生, 曾以多個古方並用, 組合成補益脾腎的膏方, 治療脾腎不足, 心肝火旺證, 取得很好療效, 形成膏方驗方, 並以“補腎健脾膏”命名傳世。

案述:吳某, 男, 59歲, 幹部, 1989年2月就診。 面顴緋紅, 形寒烘熱, 口乾咽燥, 咳喘少見, 發音不揚, 口腔潰瘍時起, 胸悶心悸, 心前區隱痛, 頭暈肢麻, 夜寐欠酣, 脫髮健忘, 納可便溏, 日有多次, 舌紅苔薄黃, 脈形細弦, 左手濡滑。

腎為先天, 主藏精;脾為後天, 主運化。 腎虛陰精虧損, 肝陽偏勝;脾虛陽氣不充, 健運失職。 陰虛則肝陽易升, 氣火內盛;陽虛則健運不及, 痰濕內生, 而成虛中夾實之證。

治法補腎陰以清心肝, 健脾陽以運化痰濕, 佐以養血寧心安神, 理氣化瘀通絡。 冬令調理, 用膏方從緩圖治。

膏方用藥:潞黨參20克, 炙黃芪150克, 焦白術300克, 生地120克, 熟地120克, 砂仁50克, 山萸肉90克, 枸杞子90克, 甘菊花90克, 明天麻90克, 制半夏90克, 丹參150克, 麥冬90克, 淮山藥120克, 肉蓯蓉90克, 菟絲子120克, 金櫻子120克, 芡實120克, 川連24克, 淡竹葉90克, 生甘草50克, 炙甘草50克, 炙龜板240克, 遠志肉50克, 鹿角片50克, 茯苓240克, 仙靈脾120克, 巴戟肉120克, 桑椹肉120克, 石蓮肉120克, 沉香15克, 蓮子肉125克, 胡桃肉125克, 生曬參50克, 阿膠300克(陳酒烊化, 沖入收膏), 原皮西洋參30克(上三味另煎汁, 收膏沖入)。

膏方或簡或繁, 簡則一二味, 人參膏、益母草膏多獨味成方;繁則數方並用, 用藥至四五十味。 董漱六先生此膏, 取香砂六君丸、半夏白術天麻湯、杞菊地黃丸、龜鹿二仙膠、三才封髓丹等,

諸方合用, 可謂吸收眾方所長。

熬制要求, 將各藥放紫銅鍋中, 加水浸一宿, 濃煎2、3次, 濾取清汁, 濃縮, 然後將阿膠用陳酒烊化倒入, 生曬參、西洋參煎湯兌入, 沉香研成粉末攪入, 至滴水成珠收膏。

筆者治驗:梅某, 女, 49歲。 2010年11月25日就診。 面色萎黃, 神疲乏力, 頭暈, 頸椎板滯, 兩膝屈伸不利, 胃脘痞塞, 喉間痰阻, 時有微咳, 睡眠不實, 烘熱、手足心熱, 睜眼乏力, 經來量少, 時兩三月一行, 苔薄膩, 舌紅, 脈沉細數。 腎精不足心肝火旺, 脾虛氣弱運化不及, 治法補腎健脾為要則。 補腎用熟地、山萸肉、益智仁、枸杞子、菟絲子、核桃肉, 健脾用山參、山藥、茯苓、陳皮, 並用楓鬥、杭白菊、浙貝、青葙子、天麻清火,

石菖蒲、厚樸、苡仁、車前子祛痰濕, 赤芍、杜仲、西紅花、三七養血調經, 龜板膠、鹿角膠同用, 大補精氣, 陰陽兼補。 方與董漱六先生補腎健脾膏有異, 用藥之意圖則相仿。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