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藥膳食療>正文

吃得好不如吃得巧 國醫大師談吃的藝術

在中醫理論中, 許多食物本身就是藥物, 它們之間並沒有絕對的分界線, 即我們常說的"藥食同源"。 因此, 許多中醫大師不僅妙手回春、用藥如神, 還是營養專家。 事實上, 他們對於一些食物性能的瞭解, 比那些掛牌的美食家要高明得多。

吃得好不一定就身體好, 只有吃得科學、吃得得法, 才能以飲食調理身心, 助於養生。 關於健康飲食, 國醫大師提出了以下幾點:

1.大魚大肉雖好, 但不能天天吃, 比如羊肉性溫, 冬天吃對身體有好處, 夏天吃就不適合。 羊肉是一種常見的食物, 它既能禦風寒, 又可補身體, 對一般風寒咳嗽、腎虧陽痿、腹部冷痛、體虛怕冷、病後或產後身體虛虧等一切虛證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

但由於它味甘性熱, 主要適宜於冬季食用, 夏天吃會容易上火, 尤其是發熱的病人一定要禁食。 另外, 水腫、骨蒸、瘧疾、外感、牙痛及一切熱性病症者也應禁食。 同時還要注意, 紅酒和羊肉一起食用會產生化學反應, 要忌食。

2.黑木耳、蘿蔔、白菜、山藥、黃瓜這些東西雖然看起來普通, 但不管什麼時候都是非常好的養生食品。

(1)木耳味甘、性平, 歸胃、大腸經;具有益氣、潤肺、補腦、輕身、涼血、止血、澀腸、活血、強志、養顏等功效;主治氣虛或血熱所致腹瀉、崩漏、尿血、齒齦疼痛、脫肛、便血等病症。

(2)蘿蔔含有能誘導人體自身產生干擾素的多種微量元素,

可增強機體免疫力。 常吃蘿蔔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 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石症等疾病。

(3)白菜性味甘平, 有清熱除煩、解渴利尿、通利腸胃的功效, 經常吃白菜可防止維生素C缺乏症(壞血病)。

(4)山藥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各種維生素和有益的微量元素、糖類, 它可以調節人體免疫系統, 增強人體免疫力。

(5)黃瓜味甘、性涼、苦、無毒, 入脾、胃、大腸經;具有除熱、利水、解毒、清熱利尿的功效;主治煩渴、咽喉腫痛、火眼、燙傷。

3.少吃刺激性、含糖多的食物, 尤其是冰凍過的食物要少吃。 對於冰凍食物, 不少人認為可以放心食用, 理由是細菌會被凍死。 其實不然, 大多數細菌雖然在低溫狀態下代謝減慢, 但並不會死亡, 只要遇到合適的溫度,

就能恢復生長繁殖。 還有的細菌喜好低溫環境, 在低溫下會大量繁殖, 很容易造成食品變質。 特別是冷飲和雪糕等夏季常見的冰凍食物, 飲食安全更應注意。 因為冷飲和雪糕是由大量的蛋、奶製成的, 而蛋類和乳製品是細菌繁殖的溫床, 一旦生產過程中控制不嚴, 未能充分殺菌或受到污染, 細菌會迅速繁殖。 人若吃了含有這些細菌污染的食物, 就會出現腹瀉、頭暈等反應, 甚至引發腸胃炎和痢疾。

4.一些屬於易發散的食物, 有些人也不適合吃, 比如香椿芽易助火, 生瘡和脾氣急的人要少吃。 國醫大師這裡所說的易發散食物, 實際上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發物", 專指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 在通常情況下,

發物也是食物, 適量食用對大多數人不會產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適, 只是對某些特殊體質者以及與患有相關疾病的人才會誘使發病。 如雞、蛋類、豬頭肉等對人體而言為異體蛋白, 可構成過敏源而導致人體發病;魚、蝦、蟹類含組織胺, 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微血管擴張、充血、血漿滲出、水腫、腺體分泌亢進及嗜酸性粒細胞增高等, 從而導致機體變態反應, 誘發皮膚病。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也是飲食養生的一個重要方面。 比如吃飯時細嚼慢嚥, 不可狼吞虎嚥, 以利於消化吸收;吃飯時要專心, 不要一邊吃飯, 一邊想其他事情, 或看書、看電視, 既影響食欲, 又影響消化液的分泌, 久之可引起胃病;吃飯時要有愉快的情緒,

才能促進胃液分泌, 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如果情緒過於激動, 興奮、憤怒等, 勉強進食, 會引起胃部的脹滿, 甚至疼痛;飯後不要躺臥和劇烈運動。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