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男童“提頭照”震驚世人 培養孩子健康價值觀

男童提頭照震驚世人!我們經常說的三觀, 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這三觀的養成, 有賴於父母家庭, 有來自周圍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們經常說孩子是一張白紙, 他做出什麼樣的事情都是周圍人的“畫筆”在影響, 而男童提頭照新聞事件, 無疑讓我們更加深思這個問題。

事件回訪:男童提頭照震驚世人

7歲孩童竟然雙手提著一顆人頭拍照, 這一照片震驚了世人。 據澳大利亞消息, 澳大利亞老翁彼得·內特爾頓看到7歲外孫手提被砍下的人頭所拍的“提頭照”後老淚縱橫。 他12日接受澳大利亞媒體採訪時說,

當他看到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照片時, 不禁落淚。

“提頭照”男童父親為極端武裝分子哈立德·沙拉夫。 他去年從澳大利亞逃往敘利亞, 現為極端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成員。 “我為孩子們感到擔憂, 他們怎麼會過上那樣的生活, ”男童外公說, “政府能不能幫忙讓孩子們遠離那個男人?”

讓我們談談關於價值觀的一些事

生物體通過行為表現出對某個客體或者目標的偏好性, 這種偏好性稱為操作性價值觀, 他不需要任何認知和概念性思維的參與, 僅僅是有機體通過選擇某客體、拒絕某客體的價值選擇。 好像把蚯蚓放在Y型迷宮裡時, 蚯蚓就會選擇往光滑的一邊爬, 而不會選擇鋪有砂紙的一邊, 這就是操作性價值。

比如, 我的孩子生下來就喜歡吃脆性的涼菜, 喜歡吃酸的東西, 有的孩子抓歲, 多次抓相同的東西。

操作性價值觀也可以處理複雜的事情。 曾經有人做過實驗, 把20多種食物放在嬰兒面前, 孩子自己會取符合自己身體健康的食物。

第二種價值叫構想價值, 也就是機體對文字符號(佛法稱為名相)客體的偏好。 比如“真誠至上”的信念, 就是一個構想價值。

通常我們的道德信條都是構想性價值觀, 可能不是自己真正喜歡和接受的, 是虛假的, 是“高要求”的, 但是我們跟著它走了, 久之我們自己也分不清楚, 什麼是真實的自我, 什麼是虛假的自我。

案例:一個大孩子去搶小孩子的東西, 小孩子不同意, 結果大孩子咬了小孩子一口,

小孩子的東西被搶走, 大哭。 這時候, 小孩子的媽媽非但不保護自己的孩子, 反而對自己的孩子說:“孩子不哭, 你要學習孔融讓梨, 把你的東西讓給哥哥玩。 ”小孩子由於沒有得到安慰, 一直哭個不停, 媽媽對孩子孩子說了六次要學“孔融讓梨”。 小讓大, 是媽媽的價值觀, 但是在小孩子的眼裡看來, 自己的東西被搶了人被咬了還要忍讓, 天理何在!

構想價值觀越接近操作價值觀, 合理性越好。 比如, 按照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 應該是物權主人優先原則, 別人要用自己的東西, 是要經過自己同意的。 這種價值觀是否會讓孩子長大後變得自私呢?回答是否定的。 一個物權得到尊重的人, 他因而更有安全感, 更願意把自己的東西和別人分享;一個從小物質不匱乏的人,

他成人後, 精神層面的匱乏感就弱, 大方的可能性就很大;小孩子的自私得到滿足, 物權主體資格得到尊重, 他就會逐漸變得慷慨。 所以, 儒家提倡先滿足一定程度的自私, 來塑造一個人為公的精神。 真正的貪欲, 來自於精神層面的貧乏, 這是一種負面的力量。 如果一個人從小受到“要大方”的教育, 有可能從此就走上虛假的自我, 這種人是“優秀”的, 但是也是緊張的, 這種緊張, 感召來的人和事, 終究會讓自己陷入困境, 人生的際遇大多不夠理想。 有天, 我對我對一位常做善事且對孩子嚴格的朋友說:“以你的為人來說, 積了德給子孫後代, 你的孩子會很有作為, 但是他的人生多半是不幸福的。

關於構想價值觀, 孔子講:“己所不欲, 勿施與人。 ”那麼“己所欲”呢?要慎施於人。

最後一種叫客體價值, 就是從客體可取性方面考慮, 而不管是否為他人所接受。 比如:失去自我的父母, 一心撲在孩子身上, 以為給孩子的關注越多越好, 結果成了關愛強迫症, 讓孩子痛苦不看, 但是卻總對孩子說“我是為了你好”。

價值觀的演變與回歸

操作性價值觀不只是嬰兒有, 一個人格成熟的人, 總是以操作性價值觀為主導, 所以孟子講, 一個成熟的人, 即大人, 是“保其赤子之心”的,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先從嬰兒來看, 嬰兒有如下現象:

嬰兒饑餓時不舒服, 會哭, 會大聲而明確的表達出來(成人經常撒謊)。

食物是美好的, 但是嬰兒吃飽以後, 不再留戀和喜歡, 甚至表現出厭惡,從來不會佔有食物(成人不是這樣)。

嬰兒喜歡被關注、擁抱等能夠帶來安全感的行為。(成人喜歡被擁抱的情況極少,要選擇物件)。

嬰兒喜歡來自于自己身體的新奇的體驗,即使發現自己的腳趾頭都會快樂,探索性和好奇心都很強(成人變得保守呆板)。

嬰兒不喜歡苦味,疼痛和突發的巨大聲響(成人有改變)。

可以看出,嬰兒的操作性價值觀,是一種動態的,不斷變化的價值判斷過程,而不是一個不變的固定系統。正如對同一種食物,他有時喜歡,有時厭惡,他喜歡安全和輕鬆,但是為了滿足好奇,他又可以放棄這種環境。這種價值,來自內部的天然的感覺,是一種本有的智慧。不象我們成人,被父母的意願,宗教的經文、某個領域的權威或者廣告宣傳所左右。嬰兒喜歡清楚地知道喜歡哪個不喜歡哪個,哪個人對他好哪個人對他不好。而成人很多時候不知好歹,不知主次,相反,成人的的價值判斷很多時候都是僵化、無效和不明確的,成人是怎麼從嬰兒完美而有效的價值判斷狀態退變的呢?

嬰兒需要愛,他也同樣愛父母,對父母表現出無限的忠誠性,所以他為了愛改變自己。比如,一個孩子喜歡扯姐姐的頭髮,他覺得聽到姐姐又哭又鬧很開心,但是家長會給他懲戒。多次以後,他就會形成一個概念,自己覺得好的東西,別人不一定認為好,堅持自己的偏好,可能失去成人對自己的愛,拒絕愛的行為,是反生命的。他會把別人的價值判斷內化,變成自己的價值判斷標準。為了愛,他遠離了自己先天的判斷機制,放棄了自己的內部評價,以別人的價值預設引導自己的行為。

男童提頭照這樣讓人唏噓事情的發生,正是對以上行為產生與結果的間接“詮釋”,而我們自然並不稀有這樣不好的結果發生。

如何培養孩子健康的價值觀和認知?

方法一:父母先自查

父母是孩子的行為標準參考,一般說來,表現欲強的孩子,父母表現欲也強。孩子在父母的薰染下,就自然而然地效仿,形成凡事愛表現的習慣。當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表現欲太強時,先反省一下自己,看看是不是自己行為失當,有這個習慣。如果是,及時改正自己的習慣,儆事低調些,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低調,正確、適當地表現自己。

方法二:告訴孩子,表現欲要適當

告訴孩子要在適當的情況下表現。比如說,家裡來客人了要求孩子表演一下,這時就應該大大方方地在眾人面前表演,這是正當的表現方式;如果客人根本沒這個意思,孩子就主動表現,這就是表現欲太強。通過直接形象的事例讓孩子明白什麼方式的表現欲是不恰當的,給孩子形象的參考,讓孩子表現適當。

方法三:在日常生活中糾正孩子

當父母意識到自己的孩子表現欲很強時,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糾正這一行為。比如儘量不要當著外人的面誇獎他;給他灌輸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思想,鼓勵孩子多學多聽,而非馬上表現。自己才是最好的、合乎規範的,這樣孩子的大膽表現才會取得應有的效果。

周圍環境不斷地在向你的孩子輸入各種各樣的價值觀,他的周圍不在是一個單純的家庭社會。所以父母不僅僅是從自身出發,還要對孩子的接觸環境做以正確地評判。

甚至表現出厭惡,從來不會佔有食物(成人不是這樣)。

嬰兒喜歡被關注、擁抱等能夠帶來安全感的行為。(成人喜歡被擁抱的情況極少,要選擇物件)。

嬰兒喜歡來自于自己身體的新奇的體驗,即使發現自己的腳趾頭都會快樂,探索性和好奇心都很強(成人變得保守呆板)。

嬰兒不喜歡苦味,疼痛和突發的巨大聲響(成人有改變)。

可以看出,嬰兒的操作性價值觀,是一種動態的,不斷變化的價值判斷過程,而不是一個不變的固定系統。正如對同一種食物,他有時喜歡,有時厭惡,他喜歡安全和輕鬆,但是為了滿足好奇,他又可以放棄這種環境。這種價值,來自內部的天然的感覺,是一種本有的智慧。不象我們成人,被父母的意願,宗教的經文、某個領域的權威或者廣告宣傳所左右。嬰兒喜歡清楚地知道喜歡哪個不喜歡哪個,哪個人對他好哪個人對他不好。而成人很多時候不知好歹,不知主次,相反,成人的的價值判斷很多時候都是僵化、無效和不明確的,成人是怎麼從嬰兒完美而有效的價值判斷狀態退變的呢?

嬰兒需要愛,他也同樣愛父母,對父母表現出無限的忠誠性,所以他為了愛改變自己。比如,一個孩子喜歡扯姐姐的頭髮,他覺得聽到姐姐又哭又鬧很開心,但是家長會給他懲戒。多次以後,他就會形成一個概念,自己覺得好的東西,別人不一定認為好,堅持自己的偏好,可能失去成人對自己的愛,拒絕愛的行為,是反生命的。他會把別人的價值判斷內化,變成自己的價值判斷標準。為了愛,他遠離了自己先天的判斷機制,放棄了自己的內部評價,以別人的價值預設引導自己的行為。

男童提頭照這樣讓人唏噓事情的發生,正是對以上行為產生與結果的間接“詮釋”,而我們自然並不稀有這樣不好的結果發生。

如何培養孩子健康的價值觀和認知?

方法一:父母先自查

父母是孩子的行為標準參考,一般說來,表現欲強的孩子,父母表現欲也強。孩子在父母的薰染下,就自然而然地效仿,形成凡事愛表現的習慣。當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表現欲太強時,先反省一下自己,看看是不是自己行為失當,有這個習慣。如果是,及時改正自己的習慣,儆事低調些,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低調,正確、適當地表現自己。

方法二:告訴孩子,表現欲要適當

告訴孩子要在適當的情況下表現。比如說,家裡來客人了要求孩子表演一下,這時就應該大大方方地在眾人面前表演,這是正當的表現方式;如果客人根本沒這個意思,孩子就主動表現,這就是表現欲太強。通過直接形象的事例讓孩子明白什麼方式的表現欲是不恰當的,給孩子形象的參考,讓孩子表現適當。

方法三:在日常生活中糾正孩子

當父母意識到自己的孩子表現欲很強時,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糾正這一行為。比如儘量不要當著外人的面誇獎他;給他灌輸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思想,鼓勵孩子多學多聽,而非馬上表現。自己才是最好的、合乎規範的,這樣孩子的大膽表現才會取得應有的效果。

周圍環境不斷地在向你的孩子輸入各種各樣的價值觀,他的周圍不在是一個單純的家庭社會。所以父母不僅僅是從自身出發,還要對孩子的接觸環境做以正確地評判。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