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藏藥學的理論體系

藏藥理論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講藥物的生長、性、味、效、與五源(水、土、火、風、空)有密切關係:二是講性、味、效是臨床用藥的理論基礎

萬物之生機來於五源, 藥物的生長亦來於五源, 其中, 土為藥物生長之本源, 水為藥物生長汁液, 火為藥物生長熱源, 氣為藥物生長之動力, 空為藥物生長之空間。 五源缺一, 特別是空(天)缺了, 藥物則無生機。 這一精闢論述, 闡明了藥物生長與自然環境的辯證關係, 這就是當今所說的生態環境對植物生長的特殊性。 同時它認為藥物的味、性、效亦來源於五源。 土與水使其生出甘味;火與土使其形成酸味、水與火的成分生出鹹味;水與風的成分大時則生出苦味;火與風的成分大時則生出辛味;土與風的成分大時則生出澀味。

這就是兩個大種的成分配合不同, 隨之藥物也產生了六種味。

土性藥其性重、穩、鈍、柔、潤、幹。 其作用是能使身體堅實, 主要能醫治“龍”病。 水性藥其性稀、涼、重、鈍、潤、柔、軟, 其作用是能滋潤身體, 主要是能醫治“赤巴”病。 火性藥其性辛、銳、幹、糙、輕、潤、動, 其作用是能生火熱, 主要醫治“培根”症。 風性藥物其性輕、動、寒、糙、燥、幹, 其作用是使身體堅實, 精氣通行, 主要能醫治“培根”、“赤巴”病。 空性藥物統帥其他四大種所生的藥物, 遍行全身;主要治療綜合性的疾病。 因此, 五大種相合生成各物, 地上無物不為藥。

向上運行的藥物是火性藥和風性藥;下行藥物是土性藥和水性藥;瀉藥大部分是甘味藥。

藥味的區別:計有甘、酸、鹹、苦、辛、澀六種, 其滋養身體的力量依次以前者較大。 舌對藥物的感覺就是味, 因此甘味在口中能長時間地停留, 能引起食欲;酸味會使牙酸癢, 口水外流;鹹味一接觸舌頭, 口水會聚集;苦味能使口臭消失, 引起反胃;辛味一到口裡就感覺刺舌頭, 流眼沮;澀味一到口中便覺粘舌、粘顎, 有粗糙的感覺。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