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對待生活
2000年前, 希臘哲學家愛比克泰德曾說:“讓我們感到不安的是我們自己的看法。 ”
保持好奇。 一項研究發現, 好奇心強的人, 不論面對風和日麗, 還是暴風驟雨,
快速思考。 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研究者稱, 當人們快速閱讀報紙時, 會感到自己思維更加活躍、活力四射, 忘記了生活中的憂愁。 可見, 快速思考對於調節心情大有裨益。
接受過去。 早在蘇格拉底時期, 人們就意識到, 總是“反芻”過去痛苦的經歷, 會讓你對未來更擔憂。 因此, 耶魯大學心理學家提出, 尊重過去所有的經歷, 不要反復糾結在其中, 積極思考如何做好明天的事情最重要。
融入到人群中
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助教伊莉莎白·鄧恩認為, 當你情緒低落時, 與朋友小聚一下, 不僅促進友誼, 更重要的是從中感受到幸福。
大聲說話。 一項研究表明, 大膽外向的性格更受人歡迎。 即使你天生害羞, 當你提高嗓門時, 心境也會隨之改變。
和陌生人交談。 鄧恩曾做過一個試驗, 結果顯示, 與陌生人交流後, 可以大大增強我們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尤其當對方說, 他對你的第一印象非常好時, 陰霾的心情就會馬上變得晴朗。
多做好事。 鄧恩曾在5個國家做過一項試驗, 讓人們連續6個星期在週六, 或請朋友吃飯, 或幫朋友購物。 結果發現, 在做了好事後, 我們的幸福感明顯增強。
改變人際圈。 有時身邊有一個情緒很差的人, 會影響到自己的情緒, 調整交友的圈子, 多和積極、開朗、外向的人交流。
身體好快樂多
多吃魚。 幾乎每個人體內都缺少歐咪伽—3不飽和脂肪酸,
享受單不飽和脂肪酸。 研究表明膳食中, 脂肪提供的熱量假如不25%, 將引發焦慮、沮喪等情緒。 因此, 最好的心情增強劑是單不飽和脂肪酸, 如鱷梨、橄欖油和堅果。
飲水充足。
脫水使你昏睡,
難以恢復精力。
每天多飲水會令情緒高漲,
使你保持良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