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人到老年後, 睡眠方式有所改變的原因。 老年人的睡眠方式多是間歇睡, 睡睡醒醒、醒醒睡睡, 夜晚很難睡足8個小時, 但白天打盹, 累計下來, 一天的睡眠量也接近8個小時, 成年人一般每天睡眠5~7小時, 最多也就是7個半小時。 許多探討睡眠學的人認為, 失眠本身算不上什麼疾病, 而只是暗示著身體上或情感上或行為上出了問題, 從而影響了大腦的正常功能, 妨礙了大腦發出睡眠的指令。 老年人一旦出現暫時的失眠, 不要為之急躁。 有些人剛躺下不久就擔心是否能人睡, 這樣越擔心就越睡不著,
實際上老年人最常見的失眠多是情緒引起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 老年人容易產生悲觀情緒, 遇到不滿意的事容易傷感;過於操心子孫的事, 又力不從心, 也會波及情緒;有的人身體出現某些異樣的感覺, 便猜疑是不是患了什麼疾病, 或聽到別人患了什麼病, 自己也懷疑有了什麼病, 等等。 這些思想波動都帶有憂慮的色彩, 致使晚上心情不得平靜, 難以人睡。 同樣, 遇到高興的事, 情緒過於興奮, 也會影響睡眠。 對患情緒性失眠的老年人, 要注意做好心理安慰工作, 儘量讓他們生活得愉快、舒心, 減少不良的心理因素干擾。 老年人自身也要學會自我調理情緒, 發揮內因的作用。 主要是:對事要保持平淡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