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 臺灣人在新生兒滿月、嬰兒周歲和男子弱冠之年的日子, 以及女兒出嫁時, 都備油飯饋贈親友。 而在農曆七夕, 家有十六歲以下少兒的臺灣家庭則以油飯作為祭拜“七娘媽(織女)”誕辰之食品, 拜謝“床母”庇佑家中幼兒。 據說有些地方, 若老人壽終正寢, 被看作是一種前世積德的喜事, 也會在喪事過後贈送油飯。
如今, 無比的想念這道香噴噴的油飯, 在寒冷的冬日煮上一鍋跟家人分享真是很快樂的事情。 找來方子, 稍許改良了一下, 就變成老公和寶貝都超愛吃的“現代版油飯”啦。
(1)原配方裡, 全部用糯米,
(2)需要用到紅蔥頭(形似洋蔥, 但非常小的一種蔥頭)來炸成油酥, 因為買不到, 暫用洋蔥代替。
(3)需要用到臘腸做為配料, 考慮到寶寶也能吃, 所以選擇了幹魷魚絲(幹墨魚也可以)代替。
(4)加入的青菜, 可以由大家任意選擇小白菜, 油菜等等, 我這裡選擇了青豆。
(5)原配方會使用到豬油, 麻油, 五花肉。 因為是油飯嘛, 越油越好。 我只選擇了家用油和麻油, 瘦肉絲。
改良後的“臺灣油飯”雖然少了一些香濃的口味, 但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照顧到了家人的身體。 因為尊重“原版”, 改過前的配料我都寫在上面, 大家可以嘗試兩種不同的味道。 如果想再豐富一些, 可以加入幹蝦仁,
主要食材: 長糯米一杯, 圓糯米一杯, 大米一杯(我家三人的份量)糯米需提前一天泡水至少8小時。
(素)胡蘿蔔一根, 洋蔥一個(小), 青豆小盤, 幹香菇6片(需提前泡溫水泡好的水不要倒掉)。
(葷)幹魷魚半片, 蝦皮, 肉絲。
主要調料:六月鮮醬油(很重要), 麻油, 泡好香菇的水, 薑絲。
準備工作:(1)先將胡蘿蔔, 洋蔥, 香菇切片, 切丁。 青豆先放入水中燙熟備用。
(2)魷魚絲剪成細絲後泡水, 肉絲先用六月鮮, 糖, 料酒醃制入味。
開始炒配料:(1)鍋入油, 先放入洋蔥丁, 薑絲, 胡蘿蔔, 翻炒大概5分鐘, 然後加入魷魚絲蝦皮同炒。
(2)再放入醃制好的肉絲同炒。
(3)放入泡好的兩種糯米一起翻炒(加入六月鮮醬油或者生抽, 泡香菇的水)稍微燜一下
(4)當糯米粒和食材都均勻上色後, 淋入麻油(油飯, 油可以多些哈)。
煮飯:(5)將炒好的所有食材加上清洗後的一杯大米一同放入電鍋, 用筷子攪拌均勻。
注意加的水要比平時煮飯的量少, 煮出來才顆粒分明。 稍微蓋過食材就好。
(6)煮飯時間就按平時就可以了, 煮好後開蓋, 將熟青豆放在飯中攪拌均勻就大功告成啦。
茜子私房話:
(1)糯米最好用長糯米, 圓糯米混合, 比較不會太粘, 至少浸泡3小時以上。
(2)最原始的臺灣油飯是將糯米蒸熟, 然後拌入炒好的食材, 但考慮到便捷性, 我將炒好的食材和糯米一起放入電高壓鍋, 水量減少, 按照平時煮飯時間, 效果也非常不錯。
(3)油飯噴香好吃的秘訣就在於兩次麻油淋放, 一次在過程(4)裡, 一次可以在出鍋時稍微淋一小勺在飯上,
(4)在煮飯的過程(3)中, 加入的醬油一定要夠量, 做出來的油飯才會有鹹有鮮。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 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