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烹飪
我們加工食物時使用不同的烹調方法, 為了使其色、香、味俱佳, 更為了提高各種營養素在身體內的吸收利用率。 但是, 生活中很多處理食物的方法卻起著破壞營養的作用。
這樣煮飯營養全失
多次洗米, 水至清則無魚, 很多人將米洗至米粒顆顆可見, 這樣洗過的米, 維生素B1的損失率高達40%~60%, 維生素B2和煙酸的損失率為23%~25%, 無機鹽的損失率為70%;喜食撈飯, 製作撈飯時將最有營養的米湯棄置不用, 這樣做的後果是損失67%的維生素B1、50%的維生素B2和76%的煙酸, 同時還有大量的礦物質隨之流失;煮粥時放堿,
炸制麵食有損健康
油炸的麵食由於口感好、香氣濃郁, 備受人們青睞。 但是過高的油溫卻可以將麵粉中所含的維生素B1全部破壞, 維生素B2和煙酸的破壞率也高達50%, 同時, 高溫產生的致癌物質會大大提高人們患癌的風險。
煲湯時間過長損失營養:食材中含有的氨基酸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在高溫下會有所損失, 長時間保持100攝氏度的高溫加熱會導致營養素大量被破壞。 煲湯的最佳時長為1~1.5小時, 煲魚湯的時間應該更短些。 如果湯裡要放蔬菜, 最好等到湯熟了以後再放, 以免維生素大量損失。
擠出水分損失大
在製作餡料的時候,
美味榨汁不健康
鮮榨的水果汁和蔬菜汁雖然方便美味, 卻會讓我們失去很多營養素, 果肉和莖葉被去除, 膳食纖維也被無情地留在了棄置不食的殘渣裡, 隨之被破壞的還有極易氧化的維生素C。 所以榨汁的那些渣可以利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