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後莫貪涼謹防感冒上身 “九飲” 防感冒
立秋後天氣變化異常,容易患感冒。尤其是現在夏秋交替時節,溫差大,很容易就被病菌趁機而入,所以夏秋交替要注意防感冒。下面介紹夏秋交替時感冒偏方。 初秋貪涼感冒上身 初秋時節,各地的氣溫日差都很大,所...
2014-08-12 -
立秋後感冒紮堆兒 中醫辨症治療效果好
如今的天氣將逐漸轉涼,進入到秋季時節,在早晚我們能明顯得感覺到溫差大,季節的變化,雖然不是特別大,但是仍舊讓很多人出現了感冒發燒的情況,有輕微的喝點藥好了,嚴重的去醫院打點滴。那麼如果你也出現了感...
2014-09-05 -
地黃酒方三(產後防病)
【來源】《聖濟總錄》 【配方】生地黃汁二升,清酒三升,生薑汁二合。 【制法】上三味,煮地黃四五沸,入薑酒,更煎三沸。 【主治】產後服豆酒已,再服,防百病。 【用法】任性細細飲,冷多加桂末二兩,熱多加...
2017-03-10 -
地黃酒十(產後防病)
【來源】《備急千金要方》 【配方】地黃汁一升,好曲一鬥,好米二升。 【制法】上三味,先以地黃汁漬曲令發,家法醞之,至熟,封七日。 【主治】治產後百病,未產前一月,當預,釀之。產訖蓐中服之方。 【用法...
2017-03-10 -
立秋後該如何安排個人飲食起居
傳統節氣中“立秋”是一個重要節氣,它標誌涼爽的秋季即將到來。營養專家提醒,值此時節,公眾在起居和飲食上應該有所講究,起居宜“早睡早起”,飲食需“少辛多酸”。 立秋後起居宜早睡早起 飲食需少辛...
2011-10-20 -
立秋後4款茄子食療 清熱降秋燥
立秋之後,天氣逐漸乾燥,加上“秋老虎”的餘威,很多人在這時會出現上火的症狀。民諺中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的說法,中醫認為,茄子性涼、味甘,有清熱止血、消腫止痛、祛風通絡、寬腸利氣等功能,所以...
2016-05-18 -
立秋後飲食調整
在養生學上,飲食是很重要的,那麼立秋後在飲食上我們需要做哪些調整呢? 立秋後,在飲食上要“增酸”,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抵禦過盛肺氣之侵入。 下列食品可供選擇: 蘋果:中醫認為,蘋果具有生...
2016-05-19 -
立秋後要注意預防6種疾病
立秋後當心6大常見病 立秋一到,就進入“多事之秋”,立秋後白天氣溫高、夜晚氣溫低,溫差的變化、抵抗力差的人就容易生病,特別是老人和小孩,因此,立秋一定要注意預防疾病。 1、防熱傷風 立秋之...
2014-08-14 -
立秋後需警惕口腔潰瘍復發
初秋時節仍有夏季的高溫,加上天晴少雨、氣候乾燥,對人體津液的損傷會導致皮膚乾燥、眼睛乾澀、口鼻咽幹、口腔潰瘍等“小病”仍處於高發時段,切不可大意。立秋後需警惕口腔潰瘍復發口腔潰瘍雖然不是大病,但給生...
2015-12-06 -
立秋後天氣乾燥 寶寶流鼻血怎麼辦?
孩子鼻出血,首先要請醫生診斷。秋燥導致孩子鼻出血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過敏,另一種是內熱,分別應該在五官科和中醫兒科診治。 入秋後天氣持續高熱乾燥,讓人出現很多不適感,尤其是孩子。體質壯的孩子,食量...
2012-08-20 -
立秋後養生多仰仗小動作
捶背法可補養肺氣 冬季易患許多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反復感冒等,這往往與秋季肺陰受損有關。因此,秋季最應注意養肺。這裡介紹幾種簡便易行、有助於補養肺氣的方法。 1.捶背:端坐,腰背自...
2012-08-09 -
立秋後小心“陰暑”來騷擾
雖然已過立秋,但白天仍然很熱。其實,通常所說的“秋季”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幾個節氣。入秋後雨水日漸減少,空氣濕度逐漸降至低於人們生活所需限度(相對濕度70%)以下,因而天氣會逐漸乾...
2012-08-07 -
中秋後防父母心理失落
到中秋了,很多中青年最高興的莫過於利用中秋節的三天假期回家看望父母。尤其是那些離家的遊子,當在外面累時、孤單時最想的還是家裡人。家是我們避風的港灣,家永遠是我們累時能歇腳的地方。家裡有最愛我們、最...
2008-09-16 -
立秋後小心“紅眼病”
本周將進入立秋,市疾控中心提醒,隨著8月份“秋老虎”的到來,天氣將仍保持高溫、炎熱和乾燥的特點,這一季節,除了常規的腸道、乙腦等傳染病外,還要特別注意“紅眼病”、登革熱,注意個人衛生,外出旅遊時...
2011-08-09 -
秋後防暑 飲食很重要
高溫悶熱,好發哪些常見病 高溫悶熱的天氣,最易誘發熱傷風和心腦血管疾病。 熱傷風:天熱出汗消耗了大量能量,如果這時貪圖一時涼快,滿頭大汗再來個涼水澡,熱傷風便會“不請自到”。 有專家指...
2009-09-02 -
立秋後這幾種疾病要提防
立秋後,天氣逐漸涼爽,各類“秋季病”開始“騷擾”市民。經過長期高溫的襲擊,人體的免疫力已經下降,再加上季節交替之時病菌滋生,老人、小孩等體質較差者難以適應而容易感冒發燒。此時應注意,夜裡不要受涼...
2011-08-29 -
立秋後如何養生?注意養陰潤燥防濫補
立秋後,空氣濕度明顯降低,晝夜溫差開始加大,風吹在身上也有些涼意了。專家認為,“入夏無病三分虛”。而入秋後,身體不僅要運化、排解夏季積攢的三分虛,還要聚斂陽氣,以應對三個月後的嚴冬。何謂“秋三月”“...
2016-08-08 -
暑濕仍在未散退 立秋後消暑不可放鬆
昨天是立秋節氣,但華南多地依然錄得超過40℃的高溫,足以證明清涼的秋季遠未到來。在這個時候,祛濕防暑仍然是重頭戲,切勿一不小心反而中暑。暑濕猶在,身體如果長期都處於體濕的狀態,如果不加以改善的話,會...
2013-08-09 -
立秋後要防秋燥 推薦五款防秋燥食療方
現在雖然天氣還是很熱,但立秋過後,就意味著秋季的到來了。這時養生的一個重點問題就是預防秋燥。所以,接下來,小編為你介紹食療防秋燥方法。 什麼是秋燥? 秋燥是由燥熱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熱病。多發生于秋...
2014-08-08 -
立秋後進補的飲食四忌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極易倦怠、乏力、納呆等。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此時進補十分必要。但進補不可亂補,應特別注意: 忌...
2011-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