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液的概念
津液,是機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也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津液與氣相對而言,性質屬陰,故也有“陰津”、“陰液”之稱。津液涵蓋範圍廣泛,主要是指臟腑組織內的液體及其代謝物,包括涕、淚、唾等分泌物以及汗、尿等排泄物。津液遍佈周
-
津液的代謝
津液的代謝,是指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等一系列複雜的生理過程。這一過程涉及多個臟腑的生理功能,是多臟腑相互協調配合的結果。《素問·經脈別論》將此過程簡要地概括為:“飲入于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
2017-03-08 40 -
津液的功能
津液的生理功能,主要為滋潤濡養、化生血液、調節陰陽和排泄廢物等。 1.滋潤濡養 津液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和一些營養物質,具有較強的滋潤和濡養作用,內至五臟六腑,外而筋骨皮毛,無不依賴津液的滋潤和濡養。布散於體表的津液,能滋養皮膚肌肉,使肌
-
氣與血的關係
“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素問·調經論》),說明氣與血在人體生命活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氣屬陽,無形主動,主溫煦;血屬陰,有形主靜,主濡養。這是氣與血在屬性和生理功能上的區別。但二者又都主要源於脾胃化生的水穀精微,在生理上相輔相成,
-
氣與津液的關係
氣與津液相對而言,氣屬陽,津液屬陰。氣和津液的關係類似於氣與血的關係,主要表現在氣能生津、氣能行津、氣能攝津以及津能載氣等幾個方面。 (一)氣對津液的作用 1.氣能生津 氣能生津,是指氣化作用可促進津液的生成,是津液生成的動力。津液來源
2017-03-08 11 -
血與津液的關係
血和津液均為液態物質,都具有滋潤、濡養和運載的功能,與氣相對而言均屬於陰。故兩者在生理上相互資生、相互轉化,在病理上相互影響、相互累及,關係更為密切。 (一)血對津液的作用 運行於脈中的血液,滲出於脈外便轉化為有濡潤作用的津液,以濡潤臟
-
經絡的概念
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形體官竅、溝通上下內外、感應傳導資訊的通道。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經”、“絡”名詞的出現較“脈”為晚,經絡是對脈的進一步演繹。李梴《醫學入門·經絡》說:“經者,徑也。徑直者為經,經之支派旁出者為絡。”可見
2017-03-08 14 -
奇經八脈的概念
奇經八脈是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的總稱,是經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這八條經脈在循行分佈及與內臟的聯繫上均有別於十二經脈,故稱之為“奇經”。首先,奇經八脈不像十二正經那樣遍佈全身,如上肢無奇經分佈;八脈之
2017-03-08 10 -
皮部
皮部,是指體表的皮膚按經絡的分佈部位分區。十二經脈及其所屬絡脈,在體表有一定的分佈範圍,與之相應,全身的皮膚也就劃分為十二個部分,稱十二皮部。正如《素問·皮部論》所說:“欲知皮部,以經脈為紀。”因此,皮部就是十二經脈及其所屬絡脈在體表的分
-
體質與人格
人是生理與心理,即形神的統一體。人有著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等相同的形質和功能活動,也有著神、魂、魄、意、志,以及怒、喜、思、悲、恐等相同的心理活動。但不同的個體在生理、心理上又存在著各自的特殊性。生理上的特性可簡稱為體質;心理上的特性即個性
-
體質的概念
中醫體質學,其理論雖形成於《內經》時代,但《內經》中並沒有體質的明確概念,常用“形”、“質”等詞以表體質之義,如《靈樞·陰陽二十五人》中的“五形之人”,《素問·厥論》中的“是人者質壯”等。其後,唐《千金要方》稱之為“稟質”,《小兒衛生總微
2017-03-08 24 -
人格
人與人很少相同,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在世界上是找不到的。每一個人不僅有其體質上的特徵,而且也具有心理活動的特徵。中醫學在注意到個體有生理方面差異的同時,也認識到心理方面亦存在著個體差異。早在《內經》時代已對人的個性心理特徵有所認識,並有以陰陽
2017-03-08 12 -
中醫人格分類
人的不同心理特徵,與心身健康和疾病診治密切相關。因此,中醫學很早就十分重視對人格的探討,並試圖對之進行分類,以便指導對疾病的診治。早在《內經》時代,已提出了好幾種分類方法。如《靈樞·論勇》按勇怯將人分為“勇士”、“怯士”兩類;《靈樞·壽夭
2017-03-08 16 -
影響人格的因素
一般認為,遺傳素質因素、社會環境因素、後天教育習得因素是影響人格的三大要素。其中,遺傳素質因素是人格形成的基礎和前提,社會環境因素是人格的外界影響因素,後天教育習得因素是人格形成發展的主導因素。 1.遺傳素質因素 每一個人均有其不同的
2017-03-08 31 -
人格與疾病的關係
在人格諸要素中,與疾病關係最為密切者莫過於氣質與性格。氣質與性格是一個人內在穩定的心理特徵,不僅影響疾病的發生,而且對患病後的心理反應及疾病的診斷、治療、轉歸等均有所影響。中醫學對人格與疾病關係的認識,多著眼於對疾病的診斷與治療,《靈樞·
-
病因
病因,是指引起人體發生疾病的原因。《醫學源流論·病同因別論》說:“凡人之所苦,謂之病;所以致此病者,謂之因。”中醫學又稱病因為致病因素。病因學說,主要是研究各種致病因素的來源、性質、致病特點及其所致病證臨床表現的理論,是中醫理論體系的重要
2017-03-08 23 -
外感病因
外感病因,是指來源於自然界,多從肌表、口鼻侵入人體,引起外感疾病的致病因素。外感病因主要包括六淫、疫氣兩大類,涉及季節氣候、地理環境,以及生物等多方面的因素。 六淫 (一)六淫的概念 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總稱。淫,
-
疫氣
(一)疫氣的概念 疫氣,是一類具有強烈傳染性的外感病邪。又稱為“癘氣”、“疫毒”、“戾氣”、“毒氣”、“異氣”、“雜氣”、“疫癘之氣”、“時行疫氣”、“乖戾之氣”等。疫氣可通過空氣、接觸等途徑,經口鼻、皮膚侵入人體而致病,如飲食、血液
2017-03-08 15 -
內傷病因
內傷病因,是指人的情感活動、飲食、勞逸等不循常度,超出了自身的調節能力,導致氣血津液失調,臟腑功能紊亂而發病的致病因素。因邪氣來源、損傷途徑及致病特點等均有別於外感病因,而且多直接傷及內臟,故稱為內傷病因。其涉及心理、社會、環境等個體日常
2017-03-08 14 -
七情內傷
(一)概念 七情,指人的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感、情緒反應與認知活動。雖然“思”指思維活動,屬於心理活動的認知系統和過程,但中醫傳統上常將其與其他情感系統相提並論,合稱為七情。中醫學中的情志概念相當於人的情感系統或過程。情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