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是健康“晴雨錶” , 通過觀察腳部變化, 看出自己身體健康情況變化。
1、頻繁痙攣:有時候躺著,
一塊肌肉或周圍一片肌肉會突然痙攣,
之後會伴隨有酸痛。
如果這種情況經常發生,
那麼飲食應該增加鈣、鉀和鎂的攝入。
2、腳掌疼痛:經常出現, 感覺無法治癒, 這是糖尿病的主要表現。 升高的血糖濃度會導致腳部神經的破壞, 表現為由壓力或不小心的摩擦而引起的刮傷、切傷或刺激。 糖尿病的其他表現還有經常口渴、尿頻、易疲勞、視力模糊、易饑餓或體重減輕。
3、腳趾甲厚重發黃:這是由指甲下面的黴菌感染而引起的。
4、麻木:沒有知覺, 這是由周圍神經病變引起的。 有很多原因, 但是兩個首要原因是糖尿病和濫用酒精。 化學療法也是另一個原因。 更嚴重的是這種麻木會延伸到手, 讓你感覺似乎戴著手套似的。
5、皮膚乾燥容易脫落:真菌感染通常是由乾燥發癢的皮膚開始的, 之後會發展為炎症和水泡。 當有水泡的時候, 感染就會擴大。
6、冰涼:可能是甲狀腺功能減退。
1、常泡腳:“天天泡腳, 勝吃補藥。 ”進行足浴, 可加快血液迴圈, 甚至能起到改善心臟供血的作用, 有利於消除腿腳酸困麻木、脹痛不適等疲勞症狀。 保持泡腳水的溫度略高於人體體溫即可, 不要超過38—40攝氏度左右。 就老年人而言, 一般泡20—30分鐘為宜, 但就低血壓的、身體比較虛弱的, 每天泡20分鐘就足夠了, 以防泡腳時間過長引起血管擴張, 導致血壓降低。 對孩子來說, 因為他們的皮膚比較細嫩, 所以泡腳最好不要超過10分鐘。 而年輕人每天泡15—20分鐘就可以了。
2、運動:運動能夠鍛煉腳部肌肉, 是保護雙腳的好辦法。 建議每天堅持小腿和足部運動30-60分鐘, 提腳跟、伸膝勾腳、甩腿運動等都可以。
3、注意衛生:及時換洗襪子, 穿柔軟、舒適、透氣性好的鞋襪。
4、曬腳強體:早晨或傍晚脫掉鞋襪, 將兩腳心朝向太陽曬20―30分鐘, 讓陽光中的紫外線直射腳心, 促進全身代謝, 加快血液迴圈, 提升內臟器官的活力, 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發揮。
5、揉搓腳趾:可以用手抓住雙腳的大趾做圓周揉搓運動, 每天揉搓幾次, 每次2~3分鐘;也可用手做圓周運動來揉搓小趾外側, 只要在課間或睡覺前揉5分鐘就行了。 由於計算能力是與小腦相關的, 而小趾又是小腦的反射區, 故而揉搓小趾還有助於增強計算能力。
▲內容僅供參考和科普,
變瘦變白變漂亮?原來吃這5種食物就對啦
糖尿病人每天怎麼吃 照這樣吃不重樣 趕緊收藏
啤酒導致啤酒肚?其實真相竟因它 5招減掉啤酒肚趕緊學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