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又有雞蛋白與雞蛋黃之分, 古人對此認識尤深。 如《本草綱目》雲:卵白, 其氣清, 其性微寒;卵黃, 其氣渾, 其性溫。 精不足者, 補之以氣, 故卵白能清氣, 治伏熱, 目赤, 咽痛諸疾。 形不足者, 補之以味, 故卵黃能補血, 治下痢, 胎產諸疾。 雞蛋白能:潤肺利咽, 清熱解毒, 適宜咽痛音啞, 目赤, 熱毒腫痛者食用。 但《食療本草》又雲:動心氣, 不宜多食。 雞蛋黃能滋陰潤燥, 養血患風, 適宜虛勞吐血、熱病驚厥、心煩不得眠、胎漏下血者食用。 明 ·李時珍說:雞子黃, 氣味俱厚, 故能補形, 昔人謂其與阿膠同功, 正此意也。 但雞子黃難以消化,
雞蛋全蛋的蛋白質含量為12%左右, 蛋黃高於蛋清, 脂肪含量約為10%~15%, 其中98%的脂肪存在於蛋黃中, 蛋清中含脂肪極少。
蛋黃中維生素含量極其豐富, 種類也較為齊全, 包括所有的B族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和微量的維生素C。
礦物質也主要存在於蛋黃中, 其含量為1.0%~1.5%, 其中鈣、磷、鐵、鋅、硒等含量豐富, 而蛋清中則很少。
蛋黃也是磷脂的極好來源, 其所富含的卵磷脂具有降低血膽固醇的功效, 並能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所以, 在某種程度上, 蛋黃的營養價值比蛋清高, 但攝入過多會增加膽固醇的量。
蛋白是殼下皮內半流動的膠狀物質, 體積約占全蛋的57%-58. 5%。 蛋白中約含蛋白質12%, 主要是卵白蛋白。 蛋白中還含有一定量的核黃素、尼克酸、生物素和鈣、磷、鐵等物質。
蛋白又分濃蛋白, 稀蛋白。
濃蛋白:靠近蛋黃的部分蛋白, 濃度較高。 稀蛋白:靠近蛋殼的部分蛋白, 濃度較稀。
蛋黃多居於蛋白的中央, 由系帶懸於兩極
雞蛋
蛋黃體積約全蛋的30%~32%, 主要組成物質為卵黃磷蛋白, 另外脂肪含量為28. 2%, 脂肪多屬於磷脂類中一的卵磷脂。 對人類的營養方面, 蛋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D, 且含有較高的鐵、磷、硫和鈣等礦物質。 蛋黃內有胚盤。
編輯推薦:
薑末炒雞蛋不僅僅有止咳的功效- 鵪鶉蛋的營養是雞蛋的三倍- 這樣吃雞蛋,等於吃“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