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萬物復蘇的季節, 一切的生機從春季開始, 各種細菌也在春季復活, 隨著春季氣溫回升, 所有人都應認真做好預防真菌性皮膚病的工作。
南方的春季是真菌疾病的高發期, 這是因為真菌生活力極強, 喜好潮濕溫暖的環境, 最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5℃-26℃, 而且對紫外線、放射線等也有相當的抵抗力。 另外, 真菌對營養要求低, 所以易生長, 人們可從大氣中動植物體、地板上和土壤裡等地方檢出致病真菌。
所以, 真菌無處不在, 感染人類的機會也無時不有。 但從臨床致病情況分類主要淺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
根據侵犯的部位不同, 癬病可分為頭癬、體癬、股癬、手足癬、甲癬和花斑癬等。 主要表現為皮膚出現紅斑、丘疹、水皰、鱗屑、斷發、脫髮和甲板增厚、變色、變形、缺損等, 局部瘙癢明顯, 本病容易復發, 男女老幼均可發病。
淺部真菌病可根據病史、臨床表現特點進行診斷, 必要時可進行一些輔助檢查, 如真菌直接塗片顯微鏡檢查、真菌培養和濾過紫外線燈檢查, 必要時還可做病理活檢。
真菌性皮膚病的治療誤區
1、正確使用外用藥有的患者得了此類疾病, 症狀消失, 也不癢了, 就不再用藥。
2、濫用激素類藥物有的人被真菌感染後, 往往會很著急, 用激素類藥膏塗抹, 該類藥物有很強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 殊不知, 濫用激素軟膏, 會造成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多毛等副作用。 而體癬、手足癬、股癬等是由於真菌感染引起, 塗擦激素軟膏往往只能起到一時的緩解, 但由於抑制了免疫作用, 反而促進了真菌繁殖, 加重病情。
3、不注意個人衛生防止真菌感染復發,
4、不要忌諱就醫、勿自行至藥房買藥, 這是不正確的觀念, 無論是口服抗真菌藥物、或外用抗真菌藥物, 均屬於處方藥品, 需要謹慎並由醫師診察開立處方後方可使用。
預防首要注意個人衛生
預防是防止淺部真菌病反復的關鍵。 所以, 要預防淺部真菌病, 首先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保持皮膚清潔乾燥, 勤換鞋、換襪, 襪子要和衣服分開洗, 鞋子要透氣, 帽子、枕巾、毛巾、內衣、內褲等要經常清洗、晾曬和消毒處理。
不使用公共拖鞋、浴盆、毛巾、用具等。 對易感人群, 如身體抵抗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