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器官移植後的排異治療

受者進行同種異體組織或器官移植後, 外來的組織或器官等移植物作為一種“異己成分”被受者免疫系統識別, 後者發起針對移植物的攻擊、破壞和清除, 這種免疫學反應就是移植排斥反應。

人體的免疫系統對各種致病因數有著非常完善的防禦機制, 能夠對細菌、病毒、異物、異體組織、人造材料等“異己成分”進行攻擊、破壞、清除, 這種複雜的免疫學反應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一種保護機制。 受者進行同種異體組織或器官移植後, 外來的組織或器官等移植物作為一種“異己成分”被受者免疫系統識別,

後者發起針對移植物的攻擊、破壞和清除, 這種免疫學反應就是移植排斥反應。 移植排斥反應是影響移植物存活的主要因素之一。

移植排斥反應是非常複雜的免疫學現象, 涉及細胞和抗體介導的多種免疫損傷機制, 發生原因主要是受體和移植物的人類白細胞抗原HLA不同。 因此, 供者與受者HLA的差異程度決定了排異反應的輕或重。 除同卵雙生外, 二個個體具有完全相同的HLA 系統的組織配型幾乎是不存在的, 因此在供受者進行配型時, 選擇HLA配型盡可能地接近的供者, 是減少異體組織、器官移植後移植排斥反應的關鍵。

1、移植物預處理

實質臟器移植時, 盡可能清除移植物中過路細胞有助於減輕或防止移植排斥反應發生。

同種骨髓移植中, 為預防可能出現的移植物抗宿主反應, 可對骨髓移植物進行預處理, 其原理是基於清除骨髓移植物中的T細胞。 但應用去除T細胞的異基因骨髓進行移植, 可能發生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應也隨之消失, 導致白血病復發率增高, 從而影響患者的預後。

2、受者預處理

實質臟器移植中, 供、受者間ABO血型不符可能導致強的移植排斥反應。 某些情況下, 為逾越ABO屏障而進行實質臟器移植, 有必要對受者進行預處理。 預處理方法包括:術前給受者輸注供者特異性血小板、借助血漿置換術去除受者體內天然抗A或抗B凝集素、受者脾切除、免疫抑制療法等。

3、抑制受者的免疫應答

如果不進行干預, 同種移植術後一般都會發生排斥反應,

故臨床移植術成敗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對受者免疫應答的適度抑制。

4、化學類免疫抑制藥

糖皮質激素, 代表藥物:甲潑尼龍, 強的松。 作用機制:主要是抑制核轉錄因數KB的活性。 糖皮質激素的免疫學作用主要表現在減少淋巴細胞產生細胞因數, 影響T細胞啟動和黏附, 但在大劑量進行衝擊治療時, 還可通過直接作用造成淋巴細胞溶解和凋亡, 以達到快速有效地抑制免疫作用。 不良反應:由於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可誘發和加重感染, 或導致腎上腺皮質功能紊亂等, 故在器官移植中, 糖皮質激素與其他免疫抑制劑聯合應用, 能產生良好的協同作用。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