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喝滾燙水
很多人喜歡閒暇時泡杯功夫茶, 殊不知, 這現沖現泡“趁熱喝”的茶, 可能為食道癌埋下隱患。 原因就在於, 滾燙的水會燙傷食道黏膜, 引發口腔黏膜炎、食管炎等, 時間久了, 可能發生癌變。
2.蔬果吃得少
大魚大肉吃不夠, 蔬菜水果吃得少, 已經成了現代人的通病。 千萬別小看這一生活習慣帶來的危害。
由著性子吃一是會造成肥胖,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 肥胖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種癌症有關。 二是蔬菜水果含有很多膳食纖維, 它們能促進腸道蠕動, 帶走有害物質。
研究顯示, 不吃胡蘿蔔的人比大量食用胡蘿蔔的人, 肺癌發病率要高7倍;缺乏維生素A, 患肺癌、胃癌的可能性很大;葉酸與維生素B2缺乏, 是食管癌高發的重要原因。
3.老是憋大便
想去大便, 可偏偏工作太忙走不開, 或一時找不到衛生間, 只能使勁憋著。 一回兩回還行, 時間長了, 就會出問題。
糞便裡含有硫化氫、糞臭素、膽固醇代謝產物等多種致癌物, 在腸道裡積存久了, 就會被重複吸收, 刺激腸黏膜。 據調察, 沒時間排便已成為不少年輕人患上大腸癌的主要原因。
4.夜晚不睡覺
很多人因為工作不得不熬夜加班;還有人趕時髦, 天天泡酒吧, 成了晝伏夜出的“派對動物”。 英國科學癌症研究中心研究了世界各地1000餘名30—50歲的癌症患者,
5.坐下不想動
上班一坐就一天, 回家陷在沙發裡不想動。 千萬別以為久坐的危害只是傷頸椎、脊椎。 德國專家指出, 人體免疫細胞的數量隨活動量的增加而增加, 久坐的人體內免疫細胞減少, 大大增加患癌幾率;日本醫學家發現, 胃癌患者大多平時吃得太飽和久坐不動。 美國研究表明, 久坐的人比常運動的人患結腸癌的可能性高40%—50%, 男性還易罹患前列腺癌。
預防癌症的生活習慣
1.合理安排飲食
首先要注意飲食衛生, 把住“癌從口入”這一關。 飲食要多樣化, 不偏食、不挑食, 使食物的營養成分盡可能完備和平衡, 既不要缺乏營養,
不吃過燙的、黴爛變質、刺激性強的食物, 儘量少吃油炸、熏烤、醃制、精白米麵、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和含有食品添加劑的食物及飲料等。
2.保持樂觀的情緒
擁有豁達的胸懷, 克服消極自卑、悲觀失望等不良情緒, 生活中保持笑口常開, 不宜悲悲戚戚;人生難得糊塗, 不去斤斤計較;開朗豁達, 不宜怨天尤人。 有些人愛吃後悔藥, 愛埋怨人, 愛將不快和憂鬱憋在內心而使自己得不到解脫、宣洩, 這樣就等於使癌魔在我們身上潛藏了別動隊和同盟軍!
3.積極治理環境, 做好個人防護
住房要經常注意通風, 尤其是廚房要有較好的通風, 儘量避免吸入油煙。 裝修後的新房一定要對室內空氣進行檢測。 儘量避免有害、有毒化學物質的接觸, 如石棉可致肺癌、苯胺染料可引起膀胱腫瘤、苯可致白血病等。 避免離子射線和大量的紫外線照射, 尤其是來自太陽的紫外線, 可以導致皮膚癌。
4.儘早戒煙
吸煙是已經較明確的為人們所熟知的致癌因素, 30%的癌症與之有關。 煙焦油中含有多種致癌物質和促癌物質, 當煙草燃燒的煙霧被吸入時, 焦油顆粒便附著在支氣管粘膜上, 形成長期慢性刺激, 誘發癌變。
5.積極防治慢性疾病, 減少長期慢性刺激
治療癌前病變, 如食管上皮重度增生、萎縮性胃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結腸息肉、支氣管上皮的增生和化生、粘膜白斑病、皮膚慢性潰瘍、瘺管、增殖性疤痕、直腸多發性的息肉等, 防止其進一步發展。
6.加強對易感人群的監測
中年男性建議每年檢查一次;如果直系親屬(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患有癌症的, 應儘早做定期檢查, 最好一年體檢兩次, 對身體進行監測。 如果發現腫瘤信號和症狀, 及早診治。
7.應堅持適度的體育鍛煉
體育運動有助於激發生命活力, 增強體質, 提高免疫力水準, 使機體各器官的功能得以全面發揮。 體格健壯本身就是抵抗癌症的最佳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