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曬曬後背 驅除體寒補陽氣
生活中常見到有些人,不論天氣冷熱都會手腳冰涼,在中醫看來,這是人體陽氣虛弱或氣血不足的表現。針對手腳冰涼,調理方法很簡單,平時曬曬太陽就能達到保健的目的。清代醫家曹庭棟在其老年養生專著中指出,“背為陽,心肺主之”,說明曬後背還能疏通背部
-
中醫發病原理:正氣邪氣的鬥爭
中醫學認為,疾病的發生和變化,雖然錯綜複雜,但總其大要,不外關係到人體本身的正氣和邪氣兩個方面。 正氣,是指人體的機能活動(包括臟腑、經絡、氣血等功能)和抗病、康復能力,簡稱為"正".所謂邪氣,則泛指各種致病因素,簡稱為"邪".疾病的
2012-02-01 26 -
冬季禦寒三寶
禦寒堅果:核桃 核桃性溫,能補腎益精,滑腸潤燥,是很好的滋補品。由於其含有豐富的植物油,和動物油相比,對“三高人士”來說較為安全,可以適當食用。核桃特別重要的營養素是維生素E、多種B族維生素,鐵、鋅、鈣、鎂等各種礦物質,還富含脂肪酸、
-
針灸美容的原理和禁忌
針灸美容可分為針刺和艾灸兩大類。針刺常用毫針、耳針和梅花針,而艾灸則分為直接灸和間接灸,直接灸是用艾條在離皮膚有一定距離(約1--3cm)處灸,間接灸則多用隔薑灸法。 針刺美容原則 (1)用針要領 美容保健,施針宜和緩,刺激強度宜
-
中醫教你10個牛奶養生秘方
1.牛奶粥 鮮牛奶250毫升、大米60克、白糖適量。 先將大米煮成半熟,去米湯,加入牛奶,文火煮成粥,加入白糖攪拌,充分溶解即成。 早晚溫熱服食,注意保鮮,勿變質。可補虛損,健脾胃,潤五臟。適用于虛弱勞損、氣血不足、病後虛贏、年老體弱、
-
節後養生:每天揉腹36圈
沒事多揉指頭 到了春天,沒事的時候可以經常捏揉一下手指頭,因為在手指頭的兩側,分佈著人體經絡的井穴,每只手各有6個井穴,井穴一般是經絡的端點。 如果說人體的經絡是一條流動的河流,那麼井穴便像水流開始的泉源,可見井穴的重要性。所以捏揉
-
做夢帶來神奇的養生益處
第一,解除疲勞,休整身體 疲勞就是人無論在體力活動和腦力活動以後,能源的耗竭,腦的能源主要是靠血液供給葡萄糖。體力和腦力活動需要的葡萄糖很多,如果從血液供給的葡萄糖還滿足不了它的需要,這個時候它就會動用身體的儲備。利用身體儲備的這個過
-
中醫辨病兩綱: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寒熱在《內經》中論述頗多,比較明確,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明確指出:“陽勝則熱,陰勝則寒”,在《素問。至真要大論》中又提出了“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治則。 寒證 寒證,是感受寒邪,或陽虛陰盛,機體的機能活動衰減所表現的證候。其臨床
-
艾灸可緩解節後便秘
便秘 src="http://img.familydoctor.com.cn/cms/20140616/201406161149295817.jpg"> 春節前後一直是便秘患者高發期,病發原因主要生物鐘和內分泌紊亂有一定關係。節日期間引
-
中藥的幾種性能
四氣:是指在長期醫療實踐中觀察總結出來的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 五味:指酸、苦、甘、辛、鹹五種味道。藥物的味不同,作用就不同。 歸經:是指藥物的選擇性作用,也是中藥的用藥規律。臨床用藥時,首先要審清病變所在的臟腑經絡,然後再
-
節後兩式瘦腹操趕走小肚子
Step1:俯身收腹操 1、雙腿併攏屈膝跪地,大腿與小腿成90度直角,腳趾撐地,上身往前俯下,兩臂伸直,手掌著地支撐身體,腰腹與臀部肌肉收緊,令上身與地面平衡,頭向下。 2、臀部慢慢向正上方抬起,雙腿隨之拉直,腳掌著地,上身與兩
-
養生要做到人與自然界的統一
(1)季節氣候對人體的影響 一年四季的氣候各不相同。春溫、夏熱、秋涼、冬寒,這是一年四季中氣候變化的一般規律。人體在四季氣候的規律性影響下,也以不同的生理功能來適應。如春夏陽氣升發在外,氣血容易浮於體表,故皮膚鬆馳,腠理開泄,人體就以
-
肺氣腫的自我按摩7法
肺氣腫的自我按摩法1:抹前額、推側頭、揉風池 患者坐位,用雙手的四指從前額中線開始,向兩側抹去,抹至太陽穴處改用五指緊貼頭皮,沿頭兩側由前向後推,推到後頸部在風池穴處用食、中指按揉。重複操作約5分鐘。此手法能夠緩解患者常常出現的頭暈、
-
中醫巧用食療歌教你如何養生
鹽醋防毒消炎好,韭菜補腎暖膝腰。 蘿蔔化痰消脹氣,芹菜能降血壓高。 胡椒去寒又除濕,蔥辣姜湯治感冒。 大蒜抑制腸胃炎,綠豆解暑最為妙。 梨子潤肺化痰好,健胃補腎食紅棗。 蕃茄補血美容顏,禽蛋益智營養高。 花生能降膽固醇,瓜豆消腫又利尿。
-
腎虛分陰陽 你吃對了藥嗎?
腎虛一般分為三種:腎氣虛、腎陰虛和腎陽虛! 腎氣虛 表現症狀:夜尿增多,小便不暢、倦怠乏力、雙腿發沉; 原因:多由年老體衰而腎氣虛弱,或先天不足,或久病不愈,或房室損傷等所致腎氣耗傷,精氣不足,機能衰減。其病位在腎,乃屬腎之虛證。
2012-02-11 23 -
中醫中的"護理"概念
中醫護理是在中醫基本理論指道下的護理工作。 (一)以中醫整體觀為護理工作的指導思想: 1.人體是以臟腑經絡為核心的有機整體: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以臟腑經絡為核心的有機整體,人和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疾病的發生、發展是陰
-
艾灸治療風濕性關節痛有奇效
1、艾灸 (1)取穴:患病關節中央5釐米左右。 (2)方法:在患病關節中央約5釐米左右的部位,甩半個米粒大小的艾柱3~5壯直接灸治。每天1次,10次為1療程。 對晨僵、近端指間關節及掌指關節伸側有色素沉著、關節腫脹疼痛等均有顯著療
-
鼻炎試試經絡調治
簡單而言,可以把鼻炎分為兩種,一種是鼻流清涕,易噴嚏,易鼻塞;一種是鼻流濁涕,花無香,飯無味。前者病在膀胱經、腎經,治宜祛風寒,清脾濕,補肺益腎;後者病在胃經、膽經,治宜清肝火,化痰濁,通腸利膽。那具體如何操作呢? 鼻流清涕、鼻塞者,
-
中醫提醒:“熊貓眼”預兆腎虛
腎虛 src="http://img.familydoctor.com.cn/cms/20140616/201406161149295817.jpg"> 很多人經常是一覺醒來就變成了“熊貓眼”,幾天都下不去,都認為黑眼圈是熬夜所致。其實
-
春季去濕湯----土伏苓煲水蛇
土茯苓是祛濕的良藥,水蛇也是屬於溫和滋補的材料。這款湯非常適合春天潮濕的時候喝。 土伏苓水蛇湯 材料:水蛇1斤,土伏苓1斤,豬骨1斤,蜜棗3個,薑片適量 做法: 1、水蛇去皮去內臟; 2、土伏苓先清洗一下,去皮切片; 3、豬
2012-02-13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