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竹葉驗方
淡竹葉為禾本科植物淡竹葉的乾燥莖葉。體輕,質柔韌。氣微,味淡。性甘、淡,寒。歸心、胃、小腸經。能清熱除煩,利尿。常用於熱病煩渴,小便赤澀淋痛,口舌生瘡。是比較常用的中藥。下面介紹淡竹葉的驗方。 預防中暑:淡竹葉、大青葉、埔姜葉、金銀花葉
2017-03-10 17 -
乳癌術後上肢腫脹驗案
患者曹某某,女,49歲,2015年1月27日就診。左乳癌術後5年,左上肢腫脹不適,一般情況可,口微幹,納可,乏力,舌淡苔白,脈微滑。 久病必瘀,證屬氣虛血瘀,治當補氣活血通絡,方選補陽還五東加減。 處方:黃芪50克,赤芍10克,川芎10
2017-03-10 6 -
調理脾胃防治感冒
從臨證實踐中感悟到,調理脾胃是防治感冒的有效途徑和方法,特別對體虛、胃腸型感冒且反復發作者,尤為適合,且有治癒後不易復發、療效穩固等優勢。 脾胃與肺之關係 眾所周知,脾胃和肺具有相生關係,脾胃為肺之母髒,肺主氣而脾益氣,肺所主之氣來源於
2017-03-10 9 -
黃芪茶飲妙用多
黃芪是著名的補氣中藥,被譽為“補氣之最”“補藥之長”。黃芪泡茶或煎水代茶飲用,養生療病兼得,且經濟簡便實用,民間有“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之諺語。 臨床上,黃芪茶飲可用於氣虛引起的病症,但更適合於: 體虛多汗:取黃芪30克,大棗5枚,
2017-03-10 12 -
特發性肺動脈高壓案
特發性肺動脈高壓是不明原因導致的肺動脈壓力升高,以肺血管阻力進行性升高為特徵的肺血管疾病,最終導致右心衰竭和死亡。該病未經特異性靶向治療的患者自然預後差,中位生存時間僅2.8年。現用於治療肺動脈高壓的藥物波生坦是一種內皮素受體拮抗劑,患
2017-03-10 7 -
開宣肺氣治經閉
汪某,女,37歲,2012年3月初診。患者主訴月經6月未行,腹脹胸悶,周身不適。患者言一年前“人流”術後,情緒不暢,致經閉。經用西藥“人工週期”治療,經來量少,停藥經閉依舊。也曾服中藥活血化瘀調經未果。刻診:停經半年有餘,胸悶腹脹滿,舌
2017-03-10 8 -
溫陽補腎治前列腺肥大案
李某,男,52歲,2013年3月16日初診。患者于2月前不明原因出現口幹口渴,夜間尿頻,尿急,尿痛。在某醫院檢查尿常規化驗,尿潛血(++),尿蛋白(-)。門診B超示前列腺肥大。前列腺液檢查無異常。血壓:140/90mmHg。服用左氧氟沙
2017-03-10 9 -
通瘀煎治疑難病舉隅
通瘀煎出自《徐靈胎醫書全集》,原方由蒲黃、靈脂、桃仁、琥珀、赤芍、澤瀉、郁金、枳實、白術組成。原方用治脹滿的一個名方。余在臨床應用時,常加薑黃。其功效更佳。方中蒲黃破瘀血,通經絡,降濁陰,桃仁潤燥破血,赤芍活血、涼血、瀉火逐瘀,薑黃活血
2017-03-10 45 -
補腎活血治耳鳴
潘某,女,39歲,2013年10月23日初診。患者半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耳鳴,雙耳如擊鼓之聲,訴聲音與心跳同步,伴腰部酸痛,無頭暈、頭痛,月經量少,有血塊,色略暗,每月經期錯後2~3天,伴小腹痛,喜溫,大小便正常,既往甲亢病史8個月。刻診
2017-03-10 9 -
芎芷石膏湯治反復頭風
頭痛是指因外感或內傷致頭部脈絡拘急或失養所引起的以頭部疼痛為主要臨床特徵的疾病。根據“傷於風者,上先受之”“高巔之上,唯風可到”,從《內經》始,即稱本病為“腦風”“首風”。 筆者在跟隨導師曾定倫臨證過程中發現,其使用《醫宗金鑒》芎芷石膏
2017-03-10 8 -
豁痰通絡安神治抑鬱症
抑鬱症是一個全球性精神衛生問題,中醫將其納入“鬱證”“髒躁”等範疇,認為其發病與情志不遂,五臟失調有密切關係。 《丹溪心法·六鬱》有雲:“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於鬱。”《景岳全書·鬱證》中說:“凡五氣之
2017-03-10 11 -
單味馬齒莧治白帶案
何女,44歲,2007年7月20日就診。患者主訴白帶增多,質稠,伴少腹痛,舌邊尖紅,苔薄白膩,脈細弦。 處方:馬齒莧150克,7劑。水煎服。 二診(8月3日):月事至,無法判斷白帶多少,再予7劑。 三診(8月10日):月事已過,始覺白帶
2017-03-10 27 -
針刺三穴頭痛消
頭痛是神經系統中的一種常見、多發病,其病理機制至今尚未清楚。中醫分為外感頭痛和內傷頭痛。外感頭痛是感受六淫之邪,邪氣凝滯,阻抑清陽而致。內傷頭痛是由七情內傷導致氣血逆亂,瘀阻經絡,腦失所養所致。頭痛種類很多,發病原因不一,臨床辨證分為風
2017-03-10 5 -
小兒脾虛泄瀉
脾氣虛泄瀉 患兒多形體瘦弱,面色欠華,瀉下稀便,其色淡黃,夾雜未消化之食物,腹軟不痛,腸鳴漉漉,納少,舌淡、苔白膩,指紋淡暗,脈細弱。大便檢驗膿細胞、白細胞、隱血試驗均陰性,可見脂肪球或未消化食物。 此緣素本脾虛或因病後失調,餵養不當,
2017-03-10 9 -
柴桂乾薑湯治水腫
高某,女,42歲,2014年9月2日首診。雙下肢水腫1月,勞累後加重,自汗、盜汗,肩膀和膝蓋發涼,手足心稍熱,月經量少,口苦,平時口不幹,吃東西時覺口幹,納可,小便不頻,大便二日一行,苔白,脈細。既往有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12mmol/
2017-03-10 17 -
咳喘要方
組成:太子參15克,炒白術15克,炒山藥20克,蓮子肉20克,菟絲子20克,補骨脂12克,五味子10克,烏梅12克。 功效:補肺、脾、腎三髒,酸斂止咳平喘。 主治:慢性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支氣管擴張、各種哮喘及各種慢性咳喘。 用法:
2017-03-10 7 -
清熱解毒化瘀利濕治疫疔
重劑起沉屙,能挽狂瀾於頃刻,扶臨危於既倒。如果劑量過小,對於急危重症,則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筆者臨床時遇到一位因不明物叮咬出現一側小腿腫痛甚劇的患者,經用大劑清熱解毒化瘀利濕之品治之療效顯著,故與同道分享。 周通羅,男,45歲,201
2017-03-10 9 -
“胃不和則臥不安”應用體會
“胃不和則臥不安”出於《素問·逆調論篇》,原文原意並非指胃不和會導致失眠,後世醫家依此逐步引申其意,並有發揮,認為胃不和會導致臥不安,臥不安即是失眠,這樣就給治療少寐病提供了一新的治療思路。“胃不合則臥不安”其意義非淺,幾十年來一直遵此
2017-03-10 39 -
談柴胡用法
“柴胡劫肝陰”之說,自溫病大家葉天士之後,雖時有各醫家論述,卻始終未給予足夠重視。近期,筆者遇一例服柴胡後引發口大渴的臨床案例,乃感前世醫家論述之精准。茲總結與諸同道分享。 病案舉例 袁某,女,62歲,既往有高血壓3級高危、椎基底動脈供
2017-03-10 4 -
黃芪蟲藤飲治痹痛
曾某某,男,72歲,2009年09月25日初診。全身麻木疼痛、疲乏、頭昏沉、行步不正兩年,伴頸脹,時作嘔逆,咳嗽,舌紅,苔薄黃,脈弦細。 辨證:氣虛血絡瘀滯。 治法:益氣舒筋,活絡消瘀。 處方:黃芪蟲藤飲。黃芪30克,全蠍5克,地龍10
2017-03-10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