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品為不規則的塊片、碎塊, 大小、厚薄不一。 表面烏黑色, 有光澤, 黏性大。 質柔軟而帶韌性;不易折斷, 斷面烏黑色, 有光澤。 無臭, 味甜。 熟地具體作用看下文介紹。
古籍論述
《珍珠囊》:"大補血虛不足, 通血脈, 益氣力。 "
《醫學啟源》:"虛損血衰之人須用, 善黑鬚髮。 《主治秘要》雲:其用有五:益腎水真陰一也, 和產後氣血二也, 去臍腹急痛三也, 養陰退陽四也, 壯水之源五也。 "
《綱目》:"填骨髓, 長肌肉, 生精血。 補五臟內傷不足, 通血脈, 利耳目, 黑鬚髮, 男子五勞七傷, 女子傷中胞漏, 經候不調, 胎產百病。 "
《本草從新》:"滋腎水, 封填骨髓, 利血脈, 補益真陰, 聰耳明目, 黑髮烏須。 又能補脾陰, 止久瀉。 治勞傷風痹, 陰虧發熱, 乾咳痰嗽, 氣短喘促, 胃中空虛覺餒, 痘證心虛無膿, 病後脛股酸痛, 產後臍腹急疼, 感證陰虧, 無汗便秘, 諸種動血, 一切肝腎陰虧, 虛損百病, 為壯水之主藥。 "
古代臨床應用
用於血虛諸證。
編輯推薦
熟地副作用 熟地黃的臨床醫用
熟地黃的功效與營養分析
熟地的作用是什麼呢
用於肝腎陰虛諸證。 如《醫宗金鑒》知柏地黃丸。
用於小兒發育遲緩, 如《景嶽全書》貞元飲。
用於腎陽不足, 命門火衰, 畏寒肢冷, 陽痿遺精, 小便遺瀝, 或火不生土之食少便溏, 多與附子、肉桂等溫陽之品配用, 此即所謂"善補陽者, 必于陰中求陽"之意。 用治陰疽寒凝, 本品常與鹿角膠、肉桂、麻黃等配用以溫經養血, 散寒通脈。
《活法機要》:"熟地、當歸合用名補髓劑。 "
《本草經疏》:"同砂仁, 治胎動下血腰痛。 "
《得配本草》:"得烏梅, 引入骨髓;得砂仁, 納氣歸陰;得炒乾薑, 治產後血塊;得丹皮, 滋陰涼血;使元參, 消陰火;合當歸, 治胎痛;加牛膝, 治脛股腹痛;和牡蠣, 消陰火之痰。 "
[注]脾胃虛弱, 氣滯痰多, 腹滿便溏者禁服。
中藥資訊
【藥性】甘, 微溫。 歸肝、腎經。
【功效】補血養陰, 填精益髓。
【應用】 1.血虛諸證。 本品甘溫質潤, 補陰益精以生血, 為養血補虛之要
熟地
熟地藥。 常與當歸、白芍、川芎同用,
2.肝腎陰虛諸證。 本品質潤入腎, 善滋補腎陰, 填精益髓, 為補腎陰之要藥。 古人謂之"大補五臟真陰", "大補真水"。 常與山藥、山茱萸等同用, 治療肝腎陰虛, 腰膝酸軟、遺精、盜汗、耳鳴、耳聾及消渴等, 可補肝腎, 益精髓, 如六味地黃丸;亦可與知母、黃柏、龜甲等同用治療陰虛骨蒸潮熱, 如大補陰丸(《丹溪心法》)。 本品益精血、烏鬚髮, 常與何首烏、牛膝、菟絲子等配伍, 治精血虧虛鬚髮早白, 如七寶美髯丹(《醫方集解》);本品補精益髓、強筋壯骨,
【用法用量】煎服, 10~30g。
【鑒別用藥】地黃始見於《神農本草經》, 臨床使用有鮮、生、熟三種。 均有養陰生津之功, 而治陰虛津虧諸證。 鮮地黃甘苦大寒,滋陰之力雖弱,但長於清熱涼血,瀉火除煩,多用於血熱邪盛,陰虛津虧證;生(幹)地黃甘寒質潤涼血之力稍遜但長於養心腎之陰,故血熱陰傷及陰虛發熱者宜之;熟地黃性味甘溫,入肝腎而功專養血滋陰,填精益髓,凡真陰不足,精髓虧虛者,皆可用之。
【使用注意】本品性質粘膩,較生地黃更甚,有礙消化,凡氣滯痰多、脘腹脹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與陳皮、砂仁等同用,防止粘膩礙胃。
藥理作用
1.對骨髓造血系統的影響:熟地黃水煎劑給失血性貧血小鼠灌服每只0.5g,每日1次,連續10日,可促進貧血動物紅細胞、血紅蛋白的恢復,加快多能造血幹細胞(CFU-S)、骨髓紅系造血祖細胞(CFU-E)的增殖、分化作用。
2.對血液凝固的影響:熟地黃能顯著抑制肝臟出血性壞死灶及單純性壞死。對高脂食物引起的高脂血症,脂肪肝及大鼠內毒素引起的肝靜脈出血症,均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認為對纖溶酶原的啟動作用,是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機制。
3.對免疫系統的影響:熟地黃醇提取物給小鼠灌服,對受角叉菜膠抑制的巨噬細胞功能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對抗體形成細胞有抑制作用。
熟地
熟地4.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酒熟地黃及蒸熟地黃都有顯著的降壓作用,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顯著下降。
5.抗氧化作用。
6.其他作用:用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給予大鼠造成陰虛模型並給予熟地黃水煎劑3ml(70%濃度)灌胃,共6日,對甲亢型陰虛大鼠的體重改變,24小時飲水量及尿量、血漿T3、甲狀腺素(T4)及醛固酮(AD)濃度有顯著改善,即T3濃度降低,T4濃度升高,並趨於正常,說明熟地黃不僅能改善陰虛症狀,並能調節異常的甲狀腺激素狀態。
藥膳
熟地黃芪羊肉湯---氣血雙補 材料:羊肉750克、當歸頭20克、白芍15克、熟地、黃芪各50克、生薑3片、紅棗5個。烹製:羊肉洗淨切塊,用滾水拖過;紅棗去核,當歸頭切片,白芍、熟地、黃芪、生薑均洗淨。把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開後,改文火煲3小時,調味供用。 功效:氣血雙補,固本養顏。用於氣血不足而致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目眩、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忡、食欲不振;或腎陽不足之腎虛肢冷、腰膝乏力、面部色斑等;或神經衰弱、貧血、腎炎及病後屬氣血不足、腎陽虧損者。
熟地祛顫湯
熟地祛顫湯熟地味甘微溫質潤,既補血滋陰,又能補精益髓。如熟地配以當歸、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治療血虛症的四物湯。熟地配白芍能養肝,配柏子仁養心,配龍眼能養脾,配麻黃則通血脈。熟地,來源於玄參科植物地黃的乾燥根,味甘微溫質潤,入肝腎二經,既可補血滋陰,又能補精益髓。中醫有言,女性血主其身,所以對於女人,熟地即是微溫補血的上好補藥。
熟地粳米粥,熟地+ 粳米=堅韌骨骼。取熟地30克,用紗布包紮,加水300毫升,放入沙鍋內浸泡片刻,用文火先煮,經過數次沸騰後,見藥汁呈棕黃色、藥香撲鼻時,漸轉為慢火。成微波形的沸騰時,放入粳米40克烹煮。待米仁開花、形成粥糜、呈稀薄粥時,去掉熟地即可食用。滋補成效:由於血虛引起的面色黃暗,骨蒸潮熱,不自覺地出虛汗,腰膝酸痛,身怠無力。
熟地白酒盅熟地+白酒=烏黑頭髮。熟地黃120克、枸杞子60克、檀香2克、白酒1.5升,以上的藥物上藥研磨為粗粉末,用白布袋盛之,與酒共置入淨器中,浸泡14日後,開啟即可飲用。滋補成效:用於精血虧損的輔助治療,對陰虛血枯所致的鬚髮早白也非常有效。
編輯推薦
熟地副作用 熟地黃的臨床醫用
熟地黃的功效與營養分析
熟地的作用是什麼呢
鮮地黃甘苦大寒,滋陰之力雖弱,但長於清熱涼血,瀉火除煩,多用於血熱邪盛,陰虛津虧證;生(幹)地黃甘寒質潤涼血之力稍遜但長於養心腎之陰,故血熱陰傷及陰虛發熱者宜之;熟地黃性味甘溫,入肝腎而功專養血滋陰,填精益髓,凡真陰不足,精髓虧虛者,皆可用之。【使用注意】本品性質粘膩,較生地黃更甚,有礙消化,凡氣滯痰多、脘腹脹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與陳皮、砂仁等同用,防止粘膩礙胃。
藥理作用
1.對骨髓造血系統的影響:熟地黃水煎劑給失血性貧血小鼠灌服每只0.5g,每日1次,連續10日,可促進貧血動物紅細胞、血紅蛋白的恢復,加快多能造血幹細胞(CFU-S)、骨髓紅系造血祖細胞(CFU-E)的增殖、分化作用。
2.對血液凝固的影響:熟地黃能顯著抑制肝臟出血性壞死灶及單純性壞死。對高脂食物引起的高脂血症,脂肪肝及大鼠內毒素引起的肝靜脈出血症,均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認為對纖溶酶原的啟動作用,是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機制。
3.對免疫系統的影響:熟地黃醇提取物給小鼠灌服,對受角叉菜膠抑制的巨噬細胞功能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對抗體形成細胞有抑制作用。
熟地
熟地4.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酒熟地黃及蒸熟地黃都有顯著的降壓作用,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顯著下降。
5.抗氧化作用。
6.其他作用:用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給予大鼠造成陰虛模型並給予熟地黃水煎劑3ml(70%濃度)灌胃,共6日,對甲亢型陰虛大鼠的體重改變,24小時飲水量及尿量、血漿T3、甲狀腺素(T4)及醛固酮(AD)濃度有顯著改善,即T3濃度降低,T4濃度升高,並趨於正常,說明熟地黃不僅能改善陰虛症狀,並能調節異常的甲狀腺激素狀態。
藥膳
熟地黃芪羊肉湯---氣血雙補 材料:羊肉750克、當歸頭20克、白芍15克、熟地、黃芪各50克、生薑3片、紅棗5個。烹製:羊肉洗淨切塊,用滾水拖過;紅棗去核,當歸頭切片,白芍、熟地、黃芪、生薑均洗淨。把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開後,改文火煲3小時,調味供用。 功效:氣血雙補,固本養顏。用於氣血不足而致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目眩、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忡、食欲不振;或腎陽不足之腎虛肢冷、腰膝乏力、面部色斑等;或神經衰弱、貧血、腎炎及病後屬氣血不足、腎陽虧損者。
熟地祛顫湯
熟地祛顫湯熟地味甘微溫質潤,既補血滋陰,又能補精益髓。如熟地配以當歸、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治療血虛症的四物湯。熟地配白芍能養肝,配柏子仁養心,配龍眼能養脾,配麻黃則通血脈。熟地,來源於玄參科植物地黃的乾燥根,味甘微溫質潤,入肝腎二經,既可補血滋陰,又能補精益髓。中醫有言,女性血主其身,所以對於女人,熟地即是微溫補血的上好補藥。
熟地粳米粥,熟地+ 粳米=堅韌骨骼。取熟地30克,用紗布包紮,加水300毫升,放入沙鍋內浸泡片刻,用文火先煮,經過數次沸騰後,見藥汁呈棕黃色、藥香撲鼻時,漸轉為慢火。成微波形的沸騰時,放入粳米40克烹煮。待米仁開花、形成粥糜、呈稀薄粥時,去掉熟地即可食用。滋補成效:由於血虛引起的面色黃暗,骨蒸潮熱,不自覺地出虛汗,腰膝酸痛,身怠無力。
熟地白酒盅熟地+白酒=烏黑頭髮。熟地黃120克、枸杞子60克、檀香2克、白酒1.5升,以上的藥物上藥研磨為粗粉末,用白布袋盛之,與酒共置入淨器中,浸泡14日後,開啟即可飲用。滋補成效:用於精血虧損的輔助治療,對陰虛血枯所致的鬚髮早白也非常有效。
編輯推薦
熟地副作用 熟地黃的臨床醫用
熟地黃的功效與營養分析
熟地的作用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