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緩解視疲勞 手放這處讓你眼前一亮

大家有沒有發現, 走在大路上, 很多人都帶著眼睛, 這可不是炫酷, 而且眼睛近視, 如果你平時經常玩手機等, 就會導致眼疲勞, 再不進行治療的話, 就會成為近視眼了哦。 因此, 緩解視疲勞勢在必行。

我們都知道,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但是現在的電子科技發展的那麼快, 什麼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試想經常玩這些東西的話, 眼睛怎麼會好呢?

長時間玩手機、盯電腦、打遊戲, 一不注意, 就可能用眼過度, 出現視疲勞, 讓這扇心靈之窗受到創傷。 如何讓這扇窗戶變得澄明透亮?按摩輕鬆緩解視疲勞!

視疲勞是由於我們平時用眼過度、睡眠不足或眼鏡度數不合適、老花眼初期等原因而出現的晃眼、耀眼、視線模糊、眼睛酸脹疼痛、充血等眼部症狀。 除此之外, 有時還會伴有頸部或後頸部及肩膀酸痛、頭痛、頭重、身體困倦等症狀。

1.開天門

我們人仰臥, 用手扶頭部兩側, 然後將兩個拇指的手扶頭部兩側慢慢的向上推入髮際, 交替做, 稍微用一點力氣, 每次進行一分鐘。

2.分推前額

仰臥, 按摩者先用兩拇指指腹交錯在前額橫向做往返推抹, 力量同上, 時間1分鐘。 再用兩拇指指腹點揉兩側太陽穴, 以有酸脹感為度, 時間各1分鐘。

3.點按四白穴

仰臥, 按摩者用雙手拇指分別同時點按雙側四白穴半分鐘, 以有酸脹感為度。

4.點按眉中

仰臥, 按摩者用雙手拇指分別同時點按雙眉中間位置半分鐘, 以有酸脹感為度。

5.點按瞳子髎穴

仰臥, 按摩者用雙手拇指分別同時點按雙側瞳子髎穴半分鐘, 以有酸脹感為度。

6.點按睛明穴

人仰臥這, 然後用雙手拇指同時按雙側睛明穴, 大概半分鐘的樣子, 直到感覺到酸酸的脹脹的就可以了。

7.搓摩頭頂

仰臥, 按摩者雙手五指微張開, 用指腹同時搓摩頭頂部, 以溫熱為宜。

8.點揉風池穴

正坐, 按摩者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同時點揉雙側風池穴及後枕部, 點揉風池穴時, 手指向對側眼睛方向用力, 以有酸脹感為度, 時間各1分鐘。

專家點評

此病手法治療的重點在於眼周的按摩, 在點按眼周穴位的時候, 力量一開始不要太大,

要慢慢用力點按, 須注意不可壓迫到眼球。 除瞳子髎、睛明、四白穴外還可對攢竹、絲竹空等穴位進行點按。 頭重時還可加點百會穴;頸背部酸痛者可對其局部進行按揉, 以緩解疲勞。

貼心提示

1.在微弱的燈光下閱讀, 不會傷害眼睛, 但若光線未提供足夠的明暗對比, 將使眼睛容易疲勞。 應該使用能提供明暗對比的柔和燈光, 不要使用直接將光線反射入眼睛的電燈。

2.若連續在電腦前工作6~8小時, 應每2~3小時休息1次。 喝杯咖啡、上個廁所, 或只是讓眼睛離開電腦10~15分鐘。

3.眼瞼是眼睛的私人按摩師。 每天特意眨眼300下, 有助於清潔眼睛, 並給眼睛小小的按摩。

4.摩擦雙手, 直至它們發熱為止。 然後, 閉上雙眼, 用手掌蓋住眼圈,

勿壓迫雙眼, 有助於減輕眼部疲勞。

5.將枸杞子5克、桑椹5克、山藥5克、紅棗5個、粳米100克熬成粥食用, 早、晚兩餐服用, 可消除眼部疲勞症狀, 又可增強體質。

肝腎不足易視疲勞

專家指出, 視疲勞是很常見的眼病。 嚴重者用眼時間不長就感覺眼睛不舒服, 甚至疼痛。 一般來說, 乾眼症患者更易發生視疲勞。 老年人出現視疲勞一般和肝腎不足有關, 尤其是60歲以上老人出現這種情況的比較多。 此外, 氣虛、陰虛、血虛者也更容易出現視疲勞。

人容易發生眼疲勞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四個方面

眼睛方面的因素

當人患有遠視、近視、散光等時, 看遠看近都需要動用很大的調節力, 則容易產生眼疲勞。 患有角膜翳、晶體混濁以及其他眼疾引起的視物不清,

亦易引起眼疲勞。

體質及生活方面的因素

比如缺乏鍛煉、營養不良、經常失眠、生活沒有規律、煙酒過度、不注意用眼衛生等, 均容易發生眼疲勞。

年齡方面的因素

40歲以上的人, 眼睛開始老化, 但又未及時配老光鏡, 則容易發生眼疲勞。

環境方面的因素

工作或學習場所照明不足, 讀寫的字跡或工作物過小, 目標與背景差別不鮮明, 讀寫與工作時間長、視距不固定(如在車船上讀寫和工作)等, 都可造成眼睛疲勞。

結語:以上的方法, 對於一些經常對著電腦的上班族來說, 是非常好的緩解視疲勞的方法, 能夠改善眼睛過度勞累, 讓我們遠離近視眼。 除此之外, 我們對著手機或者電腦一段時間之後一段要起來活動活動哦。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怎麼緩解眼睛疲勞

    消除眼睛疲勞的小妙招眼睛是人體中最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器官。除了閉眼休息的時候外,眼部肌肉隨時處於緊張的狀態。有些人3歲以後,眼睛就有老化的現象,也有不少幼稚園的兒童戴眼鏡,這多半與遺傳有關。感到眼睛疲...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