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國醫大師張琪的人都說, 他看上去只有60多歲的樣子。 談到養生, 張琪認為病從口入, 飲食很重要。 情志也很重要, 精神愉快的人健康長壽, 越不滿足的人越容易生病。 體育活動每天要堅持, 根據個人體力, 不要過度。 腦力活動, 用則進廢則退, 多思考多閱讀, 還能長知識, 比什麼都愉快。
平衡是福
張琪認為, 現代化生產、生活使人的生活節奏加快, 人在適應的過程中會經常違背自然規律而忽視養生與保健, 各種精神不適症高發, “富貴病”高發, 這需要全社會尤其是老年人自己來克服。 解決的管道不外三個方面:精神平衡,
中醫認為百病都源於“七情六欲”, 即人的健康與精神面貌息息相關。 因此張琪認為, 要根據老年人特有的生理、心理特點來調整精神狀態, 做到樂觀豁達、心安少欲, 因此要繼續追求適合自身狀況的志趣, 做到有所寄託而使大腦始終處於良好功能狀態, 這樣才能心態平衡而增強免疫功能, 就不會受到疾病的侵害。
張琪每天都看書學點新東西。 “中醫博大精深, 不能止步不前, 還得往前進。 ”張琪說, 現在還有很多疑難病, 有時能從書上獲得啟發, 病就能治了。 他的書桌上堆滿了他查看的書籍和記的筆記。 他從來都用親手記的筆記給學生講課, 因為這些心得醫書上沒有, 是很珍貴的診療經驗。
“生命在於運動”, 張琪指出運動包括體力和腦力兩方面。 對於運動, 他認為, 人要加強運動鍛煉, 也可做些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 但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
他天天堅持晨練, 過去練“三浴功”, 現在跳老年迪斯可。 每天伴隨著節奏明快的音樂, 一跳就是一小時。 運動後, 他能吃能睡。 他還愛聽京劇、音樂、看電影等。 他說累的時候, 聽一段京劇, 看一段電視劇, 立刻神清氣爽, 精力倍增。 退休十年來, 他照常開診, 搞科研、帶研究生, 還著書立說。 他承認自己的記憶力減退, 但思維和文筆仍不減當年。
張琪非常注重飲食, 他說, 飲食是供給機體營養物質的源泉, 是維持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條件。 飲食務必要切合自己身體的實際情況, 要飲食有節,
隨和得康
人們都說, 在生活中, 張琪是個儉樸隨和的人, 除了中醫以外, 什麼都可以隨便。 煙酒不沾, 飯菜隨意, 從不進補, 也不做專門的療養。 不苛求情調, 不附庸風雅, 不貪圖享受。 性格隨和, 不急不火, 很少見盛怒。
最後, 張琪總結說, 在養生上不要有那麼多的禁忌, 不要給自己設置那麼多條條框框, 保持精神愉快, 樂觀豁達, 吃也吃得下, 睡也睡得著, 心平氣和, 順其自然, 焉能不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