湧泉 滋陰清熱防上火
中醫認為, 汗為心之液。 正常出汗能散熱清火, 出汗太多則傷氣傷陰, 陰津受損就會出現口幹怕熱、眩暈耳鳴、焦躁易怒等陰虛火旺的症狀。
《黃帝內經》認為“腎出於湧泉”, 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 灌溉滋潤周身四肢各處。 按摩湧泉可滋陰降火, 緩解上火症狀。
湧泉位於腳底中線前1/3與後2/3交界凹陷處, 晨起和睡前用力按揉20~30次, 效果更好。
極泉 寬胸寧神除煩躁
炎熱多汗容易讓人心煩氣躁, 這個時候不妨按摩極泉穴。 極泉在腋窩處的頂點上, 與心臟相關聯的神經和血管都集中於此。
中醫認為, 生氣時肝火亢盛, 氣機失達, 可致兩腋及腋下兩脅脹痛, 甚至出現心悸, 用一定手法按摩極泉可以寬胸寧神、調和氣血。
適度捏拿腋窩, 每次按捏約3分鐘。 然後左手上舉, 右掌輕拍左腋下30~50次, 再換左手拍打右腋下, 重複5遍。
陰陵泉 利水除濕健脾胃
濕邪的形成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三伏天氣候潮濕悶熱, 濕邪經皮膚侵入人體;此外, 過多食用生冷會損傷脾胃, 影響脾運化水濕的功能, 體內多餘的水分就無法運出體外, 導致脘腹脹滿、沒有胃口、胸悶嘔吐、大便稀溏, 甚至水腫等症狀。
陰陵泉穴屬於足太陰脾經合穴, 位於脛骨內側髁後下方的凹陷處。 按摩陰陵泉有助加強脾胃運化、利水除濕、調理三焦, 可預防夏季消化道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