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的太飽怎麼辦 三種食物幫助你
核心提示:“吃撐了”不但會長胖,還會給身體造成更多的危害。美國“美好飲食”網站指出,代謝多餘的食物會給身體帶來毒素,而下面這三種食物,能幫你解“暴食”的毒。 1.紅酒。吃太多的高脂肪食物會讓身體產生大量的自由基,從而加速衰老。紅酒中的抗
2017-03-10 6 -
秋風蕭瑟防脫髮
中醫理論認為,肺主皮毛,肺氣虛則衛外不足,毛髮不固。故金秋時節,脫髮相對增多,這時若不注意保養,或盲目用藥,將會使脫髮加重。為防止秋天脫髮,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緊張,每天要保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時間。用腦過度和長期失眠者
2017-03-10 6 -
秋季養生17法
秋季氣候乾燥,人體容易感受燥邪而發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注意。以下是專家介紹的秋季養生17法: 節食欲 秋季切忌暴飲暴食,同時也要少吃辛辣燒烤類食物。 忌悲傷 放鬆心情,不要悲傷,這樣可以養肺氣護津液。 常梳發 經常梳理頭髮可以擴張皮
2017-03-10 8 -
長期玩手機 你猜猜要少活多少年
現在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是手裡一部手機,有的工作人士還幾步手機,很多人都是手機不離身的,其實長期玩手機是會危及我們的健康的。您知道長期玩手機影響壽命長短嗎?您知道經常玩手機的危害有哪些嗎?今天小編就為您介紹一下有關緩解“手機依賴症”
2017-03-10 6 -
秋季養生保健六注意
秋三月以秋分為季節氣候轉變環節,此時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白露”後雨水漸少,秋風瑟瑟,天氣乾燥,故秋令主燥。“一場秋雨一場寒,”中秋後,晝熱夜涼,氣候變化大。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若不注意養生保健,身體容易患病,舊病復發,所以古人稱
2017-03-10 8 -
秋吃玉米潤腸護膚
玉米,曾是家家戶戶餐桌上的主食,不過隨著精米白麵越來越多,玉米漸漸被人忽略了。實際上,常把玉米當做主食對人體很有益處。 德國研究表明,在包括以白麵和大米為原料的所有主食中,玉米的營養價值最高。尤其是其維生素含量是稻米、小麥的5~10倍。玉
2017-03-10 4 -
9個身體小毛病 教你如何應對
疾病擾人大家都知道,但其實一些小毛病也同樣讓人困擾,如放屁、口臭、燒心等,不僅讓自己難受,還會影響周圍的人。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採取怎樣的對策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1.牙斑 原因:咖啡、紅酒和深色碳酸飲料喝得太多,都會傷害牙齒表面。
2017-03-10 8 -
秋季養生六則
中醫有句話:“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預防秋燥是重要的秋季保健原則。 謹慎起居 古人雲:“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早睡可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可舒達陽氣。但起床時不宜過猛過急,可適當再賴床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筋骨,對預防血栓形成有重要意
2017-03-10 4 -
秋天多喝水可防腦血栓
秋天為腦血栓發病率較高的季節,尤以清晨如廁時老人發病者為最多。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秋季氣候乾燥,睡眠時體內水分消耗多;二是老年人血液黏度高,血管壁較硬較脆、彈性差;三是部分老年人腸蠕動功能差,大便幹結,蹲廁時間長,周身血流不暢。有研究表明
2017-03-10 5 -
解秋乏也應重心態
天氣轉涼,暑氣消散,這時人會感到倦怠乏力,這是人體為補償夏季超常消耗的一種保護性反應,是體內取得陰陽平衡的一種過渡生理現象。 在炎熱的夏季,人體大量出汗、睡眠少、胃納差、體力消耗大,高溫還使神經系統興奮性增強,新陳代謝加速,能量支出加大,
2017-03-10 8 -
秋季科學進補遠離誤區
進入秋季後,人們的胃口隨著氣溫的下降逐漸好轉起來,再加上許多地方都有“貼秋膘”的習俗,因此,一到秋天,許多人就張羅著吃各種各樣的食物進補了。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秋冬進補,來春打虎”。秋季適當進補,不僅是恢復和調節人體各臟器機能的
2017-03-10 10 -
放下你的娛樂 好好的睡覺吧
導讀:現代人工作壓力大,長期要熬夜,就算不是工作原因,很多人都會選擇晚睡,通宵看電視、看電影、玩遊戲似乎已經是很順理成章的事情了。但是你知道熬夜,有多少危害麼?睡眠是如此重要,不要以為睡滿一定時間就可以了,早睡早起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下面
2017-03-10 9 -
秋季食用6種食物抵抗乾燥
雖然現在只是初秋,但是秋季的乾燥已經略顯苗頭,秋季飲食的重點在於滋陰潤燥。下面,給大家介紹6款健康食品,為你秋季食療養生增添美味色彩。 1、梨:清心降火解秋燥 梨具有潤燥消風,鎮咳止喘,清心降火的作用,可以緩解“秋燥”,醒酒解毒。生梨性
2017-03-10 13 -
秋季便秘藥食調
便秘是指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或糞質堅硬、欲便不能、艱澀不暢的病症。它並非大病,若治療得當或生活調攝適宜,一般較易痊癒。但若治療不當,濫用瀉藥,雖可取效于一時,久則反而會加重病情。 秋季氣候乾燥,燥傷津液,腸道乾澀,從而易引起便秘。因
2017-03-10 5 -
深秋晨練要避霧
深秋時節,雖然已有寒意,但還算是宜人的季節,常常是清晨醒來,窗外薄霧濛濛,往往會引起文人騷客的詩意,但是它卻被氣象部門列為“災害性天氣”,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 秋霧和冬霧有一定的區別。在冬季,通常是晴朗天氣的早晨易出霧,而隨著太陽
2017-03-10 7 -
天乾物燥初秋時,養生保健需防燥
(1)粥類 適用於肺燥咳喘、腎虛咳喘、腰膝酸軟、陽痿遺精、小便頻數、大便燥結等症。 核桃粥:取核桃肉20克,粳米100克。將粳米洗淨,加白糖適量,加水置武火上燒沸,用文火熬煮至熟即可。此方有潤肺止咳、補腎固精、潤腸通便的作用。 (2)羹類
2017-03-10 6 -
十一過後 如何應對寒秋症
十一過後,意味著天氣真的涼下來了。在這秋涼時節,氣溫變化多端,考驗著人們的身體健康,有關節疼痛、慢性胃病的朋友尤其要當心。有關專家提醒,天涼後注意保暖是首要問題。 “寒秋症”之一:老胃病 飲食以溫、軟、淡、素、鮮為宜 都知道胃病要“三分治
2017-03-10 5 -
枸杞補腎養顏 怎麼吃枸杞最補
核心提示:枸杞所起到的壯陽功能令西方人喜出望外,於是精明的英國商家索性將枸杞稱為“水果偉哥”。 枸杞作為藥食兩用的進補佳品,被稱為“水果偉哥”,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為佳,感冒發燒、腹瀉的病人、高血壓患者最好別吃。 枸杞作為藥食兩
2017-03-10 13 -
秋季養生要順應自然特性
中醫認為,秋季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所以,順應秋季的自然特性來養生,即保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起居養生:秋季應做到早睡早起,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涼而傷及肺部。 精神養生:保持內心寧靜,情緒樂觀,舒暢胸懷,拋
2017-03-10 5 -
秋季謹防面癱
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秋季氣候變幻莫測,忽風忽雨,忽冷忽熱。當氣溫驟降之時,風寒之邪乘虛侵襲面部神經,就容易發生“面癱”。 面癱主要表現為口眼歪斜,尤其是患側閉眼無力,即“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此病好發於20~50歲的青壯年,且男性多
2017-03-1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