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道家修煉的修德明道論

道的體性特徵是虛無、自然、純粹、樸素、簡單、平易、清靜、無為、柔弱、不爭等十種特點。 這些體性特徵, 從人身上體現出來就是上德。 上德是道的人格化和倫理化, 道體現於人謂之德。 最高尚的德是自然的、無形的, 無跡象可睹, 無端倪可察。 它是內在的、含蓄的, 不顯山不露水, 是無意的流露。 道是什麼特徵, 上德就是什麼特徵。

上德無心為德, 下德有意為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下德有為而有以為。 正如《清靜經》所雲:“上士無爭, 下士好爭, 上德不德, 下德執德, 執著之者不明道德。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 為有妄心, 既有妄心,

即驚其神, 既驚其神, 即著萬物, 既著萬物則生貪求, 既生貪求, 即是煩惱, 煩惱妄想, 憂苦身心, 便遭濁辱, 常沉苦海, 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 悟者自得, 得悟道者, 常清靜矣。 ”《道德經》雲:“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 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 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 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後德, 失德而後仁, 失仁而後義, 失義而後禮。 失禮者, 忠信之薄, 而亂之首。 前識者, 道之華, 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 不居其薄。 處其實, 不居其華, 故去彼取此。 ”

正如聖祖所雲, 所謂德, 應當是唯道是從。 沒有體悟到道的真境, 沒有得道, 失道而後德, 才需要人們重德、修德、守德。 失德而仁, 失仁而後義,

失義而後禮。 人們沒有得道, 沒有悟到道, 才必須講究德心、德性、德行的修持。 修德萬日, 就是為了悟到道、得道。 有了道, 德不德已不用考慮了, 因為心身合乎于大道, 萬事皆合乎自然, 德化其中, 不德而德, 不需執德, 是為上德、真德。 還沒有得道, 那就必須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地重德修德、守德, 直至得道。 如果你連德也缺乏, 那就要重視和修持仁、義、禮。 道、德、仁、義、禮五者是修真者必須達到的修為。 其最終目標是道, 它是總綱, 失德、缺德、無德者將永遠也達不到道的境界。 德性、德心、德行缺乏者, 則必須從禮、義、仁修持起, 一步一個腳印, 達到全德、有德、守德的狀態, 繼而才能進入道之門。

聖祖《道德經》內容博大精深, 包羅萬象,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基石和總綱。

但是, 其理最終可以概括為兩個字, 即“道”和“德”。 而最後高度概括, 只有一個字“道”。 千日修煉, 一日大徹大悟, 這個大徹大悟就在於悟到道, 並且得到道。 在此境界, 則一切繁文縟節都拋棄得乾乾淨淨, 一切都透透徹徹,簡潔明瞭。 宇宙萬物都是道之所生, 道包容一切, 得道則掌握了萬物的實質,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 ”陰陽之分合、繁衍, 萬象之變化, 都是道的運行變化。 人天相合, 天之道即人之道, 天下萬物皆是道的體現。 得道則陰陽在乎手, 變化由乎心。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