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白領養生>正文

辦公室需要有點小團體

案例:宋麗是一家美資公司的銷售部經理。 她最討厭的就是那些“小團體主義”, 也因此得罪了以部門副經理為首的一些同事。 最近, 宋麗在一項重要計畫方案的競爭中敗下陣來, 原因是大多數人都投票支持那位副經理。 “我成為辦公室政治的一個犧牲品。 ”對於這個結果, 宋麗既驚訝又憤怒。

宋麗面對的這種“小團體”問題, 在職場上屢見不鮮。 尤其在今天, 人際關係中講的是溝通和交流, 它對封閉自我的人們提出了新的挑戰――增強人際交往能力, 跳出個人小圈子, 融入到集體中去, 成了很多人不容回避的現實。

於是, “小團體”也有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漠視它相當於漠視了現代的企業文化。

那麼, 該如何正確對待辦公室裡的小團體呢?

首先, 要學習推銷自己。 不要藉口“不喜歡搞關係、不想活得太累”, 而排斥必要而致命的“溝通”。 他們瞭解你嗎?他們心目中的你像你自己想像的那麼好嗎?要認識到個人同組織的辯證關係, 尊重他人, 哪怕是缺點。

其次, 擴大自己的朋友圈子。 職場上得有高素質的朋友圈子, 才能打造高品質生活。 “你成就了團隊, 團隊也會成就你”。

再次, 不要一味排斥辦公室政治。 上班族應看清一個事實, 辦公室政治沒有旁觀者, 這是一場你不參賽就會自動被判出局的遊戲。 想要獨善其身的人, 下場可能是被大家遺忘,

甚至哪一天你就得捲舖蓋走人。 與其對辦公室政治心懷排斥畏懼, 不如投身其中, 享受辦公室政治。 而拿捏的分寸則是: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無。 簡而言之, 就是廣交朋友, 讓周圍的同事和領導成為你的良師益友。

最後, “同理心”必不可少, 好奇心保持就好。 在心理學裡, “同理心”指的是在溝通的過程中充分理解和合理表達,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將心比心”。

職場中, 人們自我防禦意識很強, 總是想把自己掩藏起來, 讓別人猜不透。 而與人交往的過程是需要不斷溝通、相互瞭解的。 一個總抱怨自己圈子小的人, 問題往往出在自己身上, 想讓別人對你打開心扉, 你首先也要有一個開放的心態。 另外, 要保持適當的好奇心,

注意回避過分私人化的問題, 尤其是在8小時以內。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