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白領養生>正文

不要跟辦公室話語權較勁

職場上的話語權到底有多重要, 問問李大嘴就知道了。 頭一次跟有話語權的人聊天, 他嚇得只能一個勁兒用“我叫不緊張”給自己壯膽兒。

“有話語權就那麼重要嗎?”人家問。

“那可不是咋的, 你說呢?”在大嘴眼裡, 這個問題本身就多餘, 答案是明擺著的嘛。

所謂話語權, 其實就是控制輿論的能力——關鍵不在於話多話少, 而在於分量。 就像選秀比賽裡的評分規則, 雖說現場每個人的意見都要包含在內, 但普通觀眾的投票價值1分, 媒體記者的投票價值2分, 而專業評審的一票則價值3分——這就是最直觀的話語權的差異。

一個朋友在雜誌社工作, 編輯部十幾個人, 每週都要抽出一個下午時間, 來討論稿子的標題。 據她描述, 每次“頭腦風暴”大家都能冒出不少好點子, 但究竟哪個最好, 卻總是爭執不下。 這時候, 唯一的辦法就是把選擇權交給主編, 讓他做最後的決定——或者從N多備選項裡挑一個, 或者徹底推翻重來。 有意思的是, 每次這位主編把定稿後的標題再拿給大家看時, 得到的往往是一片讚揚之聲, 反對意見偃旗息鼓。

可見, 當一個人在團隊裡得到認可, 大家都願意追隨或者服從他的時候, 他就有了話語權。 雖然他這時候說的還是自己想說的話, 但是威力卻比從前大得多——此時他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而是整合了整個團隊的意志,

變得無比強悍。

怪不得李大嘴緊張呢, 說得過分點兒, 跟“話語權”聊天, 就是在接受人民群眾普遍意志的審判。 萬一演砸了, 自己就一下子站到主流的對立面上去了, 萬劫不復倒不至於, 但最起碼, 今後要想在江湖上揚名立萬, 就比較困難了。

血淋淋的例子擺在眼前。 由於家庭住址被掌握著話語權的《江湖月報》曝光, “太極大俠馬小強於上月初五在家門口慘遭圍毆, 至今昏迷不醒。 ”看見沒有, “話語權”說誰是壞人, 然後只要揮一揮手, 人民群眾就會一擁而上, 打他個遍體鱗傷。

辦公室裡也有相似的場景。 那個男同事其實請你吃過幾次飯的, 但大家都說他雞賊, 從來一毛不拔, 任你再怎麼替他申辯也是枉然。 還有那個傳說中矯情到有些變態的女同事,

如果你願意刨根問底的話, 可能沒幾個人能舉出活生生的例子, 來說明她到底哪件事做得不地道。

職場和選秀比賽不一樣, 我們每個人既是參賽選手, 又兼有評委的職責——既評判他人, 又被他人評判。 同樣是PK, 如果你的意見權重比別人大, 那麼在賽場上就具有了先天的優勢。 因此, 能否放大自己的意見, 讓自己變得重要起來, 關鍵就在於是否掌握著辦公室話語權。

有些話語權是天然的, 你佔據了這個位置, 自然在很多問題上就能“說了算”。 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位雜誌社主編, 比如作為管理者的客棧老闆佟湘玉, 職位賦予他們的權力就是最終拍板, 一錘定音。

至於怎麼定音、定什麼音, 佟湘玉是有決定權的——她可以組織大家投票,

舉手表決是否把店交給賽貂蟬, 或者小貝是不是該習武。 但同樣的, 如果某件事她真的有了主意, 一句“就這麼定了”, 即便大家再不滿意, 也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這時候, 任何抵抗都是徒勞的, 在話語權面前, 你只有乖乖服從的份兒。

${FDPageBreak}

還有一些話語權是後天形成的。 同樣是打工仔, 白展堂明顯就比李大嘴說話有分量, 而人微言輕的莫小貝在絕大多數場合裡, 更是只有乖乖服從的份兒。

也就是說, 除了權力之外, 民間意見領袖同樣可以佔據辦公室話語權:他沒有一官半職, 這種“說了算”的權力也得不到任何制度上的保證, 但真要是遇到問題了, 大家總是願意聽聽他的想法, 看看他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進而,

他的想法會影響到其他人的態度, 並且在更大範圍內得到認同。

這或許就是江湖上說的“帶頭大哥”吧。 這“大哥”的地位, 來自經年累月的積累, 實打實的歷史業績, 也來自資歷、威望和口碑。 你看人家白展堂, 有危險第一個往上沖, 遇到麻煩也總能想出萬全之策, 這麼個主心骨, 由不得別人不信服。

甚至, 在某些極端情況下, “帶頭大哥”的話語權比領導職位的話語權, 更有決定意義。 職場鬥爭中, 下屬合起夥兒來做掉上司, 這種事你我都不是沒聽說過。 這也就是為什麼絕大多數做上司的, 儘量避免和“帶頭大哥”正面交鋒的原因。 如果可能的話, “招安”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就像佟湘玉和白展堂, 永遠站在同一戰線上, 煞是和諧。

因為任何一個管理者都清楚,挑戰“話語權”,不僅僅是比拼個人實力,更重要的是,要挑戰他背後所有支持者的思維習慣和情感慣性。這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可話又說回來,作為個人,我們當然不可能事事都和擁有話語權的人保持一致。所以當他說“這是黑色”的時候,即便你再確信眼前這東西是紅色綠色黃色藍色,也不要當面反駁他,而是找一個合適的場合,抱著請教的姿態問他:這為什麼是黑色?或者,找一個你認為是黑色的東西讓他分辨一下,兩個“黑色”到底一樣不一樣。

總之一句話,千萬別冒犯話語權,即便是你對自己有十足的把握。

煞是和諧。

因為任何一個管理者都清楚,挑戰“話語權”,不僅僅是比拼個人實力,更重要的是,要挑戰他背後所有支持者的思維習慣和情感慣性。這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可話又說回來,作為個人,我們當然不可能事事都和擁有話語權的人保持一致。所以當他說“這是黑色”的時候,即便你再確信眼前這東西是紅色綠色黃色藍色,也不要當面反駁他,而是找一個合適的場合,抱著請教的姿態問他:這為什麼是黑色?或者,找一個你認為是黑色的東西讓他分辨一下,兩個“黑色”到底一樣不一樣。

總之一句話,千萬別冒犯話語權,即便是你對自己有十足的把握。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